每一步,与世界同步

河南的这场雨,下的有点吓人了。

自17日以来,河南省就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

这也是自有记录以来,陆地城市遇到的最大的一场雨。

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暴雨持续涌入各个地铁站,地面交通全面停运,城市内涝严重。

这次强降雨,持续时间长,完全结束可能得等到 23 日。

洪涝灾害不仅会影响出行,造成财物损失,更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现阶段只能趋利避害,尽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河南,加油!

郑州:1小时被灌了150个西湖

郑州:1小时被灌了150个西湖

在20日下午4至5点,郑州的降水量达到201.9毫米。

201.9毫米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郑州市7500平方千米(包括下辖代管)的面积来算,就是一个小时在郑州下了7500*(0.2÷1000)=1.5立方千米的雨。

1.5立方千米,听起来没什么,但是如果换算成立方米,就是15亿立方米。

要知道,西湖的蓄水量也只是不到1400万立方米。

换句话说,在20日下午4点-5点,一个小时里就有150个西湖直接倒进了郑州

真的,就仅仅是一个小时。

暴雨来了,如何自救

内涝发生时身处户外,大家应保持冷静,第一时间采取自救。

1、远离电力设施、树木等危险物体。

2、尽量不要使用交通设施,若洪水来临时应及时弃车避险。

↑来自B站UP主@飞碟说↑

3、远离水流很急或积水很深的路段,以免掉落排水管道。水深一旦及腰,则千万不要再冒险蹚水。

4、不要光脚蹚水,容易划伤并感染细菌。接触过洪水后,需使用酒精或肥皂对身体进行消毒,经期女性需及时进行私处清洁。

5、留意身边的漂浮物,并尽快转移到稳固的高地,等待救援。

↑来自B站UP主@飞碟说↑

6、如落入水中也不要手忙脚乱,可以有节奏地踩水助游,抓住身边任何漂浮的物体。

7、使用脸盆的求生技巧:

  • 如果盆子正面朝上,可以双手抓住盆子边缘,这种方法可支撑一到两个人。
  • 如盆子反扣在水中,可以用双手环抱住盆体,但一定要保证盆口全部没入水中。

8、如身边有人因长时间浸水导致失温症,也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复温。

9、被困时别盲目涉水撤离,爬到高处固定好,报警并找好参照物,说清所处位置。

防患于未然,用AI预测天气

防患于未然,用AI预测天气

在今年4月,上海崇明出现了冰雹天气,而早早就“研读”了卫星海量数据的AI,迅速给预报员“提醒”发生较大冰雹的可能。

这便是人工智能,对天气的预测。

同样是在上海,2个月后,一场强力的梅雨抵达前,气象部门提早2小时就拉响了雷电、大风等预警信号,嘉定、闵行等分区预警也同步触响,提前通知城市运营部门和市民做好了防范和准备。

而上海的气象服务正变得更快、更准,精确到小时和区域的预报得益于近几年人工智能对“风云预测”的助力。

2017年开始,上海作为中国气象局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展AI技术应用研究,到如今,在AI助力下,上海已经基本建立了0-10天2.5公里的分辨率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智能预报已能将预报网格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并且最快能实现每6分钟更新一次。

AI不仅可以给出降雨强度,还能快速、准确地“画”出降雨集中区域。

在不久的将来,当天空乌云开始聚集,你还在犹豫步行到1公里外的地铁站是否需要带伞时,打开了定位的智能设备或许就给你发来这样的精细化网格预报提醒:20分钟后地铁站附近会出现小时雨强25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建议出门带好雨具。

当然,目前人工智能预测天气的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并不成熟。

这就需要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投身于这些技术的研究中。

而编程教育,正是为我国储备这样人才踏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