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暑期校内托管服务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今天,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内容讨论,并给予了相关回答。
关于这次内容讨论,整理了以下重点内容,一起来看看。
北京的课后服务有几个关键词: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自愿、社会协同、面向人人、公益惠民。“政府主导”指的是加强课后服务是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回应群众需求,主动担当和作为。“家长自愿”是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这种课后服务不是强迫的,是按学生和家长需求提供的,不是必须的,是学生自主自愿选择,如果学生有这种要求和意愿也不能拒绝。“社会协同”大家都能明白。“面向人人”是面向所有学生,资源对所有学生平等开放。北京还强调“公益惠民”,这是北京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很重要的保障,包括资金保障,资源保障,这些加在一起,应该说为我们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止境的,我们会根据社会变化、家长需求,不断改进。
解决课后服务问题,我们也在日常工作当中坚持边调研,边发现,边提升。
一、服务时间
我们坚持到17:30,总体是能满足需求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准时按时来接送孩子,多数学校能坚持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再延长一些时间。下一步我们也准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结束时间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主要是满足家长这方面的需求。
二、实施范围
我们强调实施范围全覆盖,这个全覆盖是三方面:一是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都要进行课后服务,不能有例外。二是工作日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进行课后服务,不能选择性的。三是对所有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也都要全覆盖。
三、课程安排
一方面是和学业直接相关的。把课后服务在学业上的答疑、辅导、巩固、提高,是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来做的,不简单的是写个作业,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业上的困惑,满足学生学业提升的需求。
第二方面强调是要有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比如说文艺的、体育的、科技的、美育的等一系列的活动,更多地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当然这方面我也想说,现在要让每一个学校按每一个孩子的所有需求都开全开齐还是有困难的,目前还做不到,但是我们会向这个目标迈进努力。
四、教师保障
一方面动员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做示范。在绩效工资方面要向参与学生课后服务的老师进行倾斜。考虑到教师工作特点,在校时间的确比较长,也在考虑,中小学教师能不能实行弹性上下班,这样来解决这个矛盾。
另外关于教师的师资问题,我们也在积极考虑,要引进校外的优秀师资和优秀课程。实际上过去也是这么做的,很多学校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这些都是引进校外的优秀师资和优秀团队来做的。最近也在开始试点,校外机构的优秀学业课程进校园。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角度意见不一样,甚至有一点相对小顶牛的。实践告诉我们,开展课后服务方面有四个努力坚持:
1.努力坚持以学生为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孩子成长成才需要面前,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困难,一切障碍都不应该成为障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核心。
2 .努力坚持是坚持因地制宜。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满足所有要求的,希望能有特色吸引孩子。实际上这些年很多学校做了努力,比如大兴区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有三个校区,同时开展多样化、自主化的课后服务,有看管,有答疑,有辅导,特别是开设民乐、舞蹈、体育、书画、球类等十多项活动,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最欢迎的是一下课跑到操场上疯玩疯跑,看着孩子满头大汗的表现我们也是特别高兴的。学校为了家长方便,几乎每天都有老师坚持到6点半,370余名家长接送困难得到了解决。
3.协同努力。朝阳区引进了大师名师给学生讲课,很多学校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志愿服务,也很受欢迎。
4.努力实现的是精细管理,安全有效。通过这些还是坚持这么几个基本的原则,“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自愿、社会协同、面向人人、公益惠民”。
解决课后服务的问题,学校责无旁贷,首当其冲。但是学校在满足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的时候,有时候是有一定局限的,不是万能的。因为政府办教育主要还是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是面向人人的、兜底性的服务。各自发挥所长,构筑孩子健康成长的统一战线。
学校教育不仅是学业教育,还包括学生思想行为,特别是心理健康。这些年,每逢出现极端情况,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是非常揪心的,也觉得很惋惜。一些现实告诉我们,一定要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体系,包括纵向贯通大中小,横向贯通家、校、社。
现在我们的工作是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开展。从学校、学生层面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向人人,面向集体的工作方法,也有面向学生个体的方法。
面向群体是集中答疑、团体辅导、问题调适的方法。个性化的方法,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有心理健康的工作室,孩子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方便的环境下跟老师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自我调节,还可以做一些问卷调查,做一些心理干预。
有很多的成功例子,很多学校通过看学生写的文字,包括一些问卷访谈,行为分析都做了一些很好的干预,使得孩子能回到健康正常的学生生活中去。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位老师根据学生的饭卡使用情况分析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好的开导了孩子,也可以说挽救了一个孩子。
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也是两方面:
一个是个体的,一个是面向全体的。个体是强调班主任加强家访,了解每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状态,家庭状态对孩子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开设家长学校,网上课堂,微视频等等,帮助家长和我们一起做好孩子的工作。
为了让孩子过一个健康、快乐、安全、有意义的暑假,每年放假的时候各学校会做出细致的安排,强调“五育”并举。我们也关注到街道、乡镇、企业,包括一系列的社会组织都会开展活动,给予很大的支持。
今年特别强调“我为群众办实事”,经过认真研究,北京市小学1至5年级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帮助有看管困难的家长。本着公益和志愿的原则,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1到2所承办学校,学生自愿就近参加,在学校里面可以写作业,完成学业,特别是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操场,开展一些活动,包括有一些拓展性的兴趣类的活动。这里可能会适当收取费用,但是对家庭困难学生是免费的。
老师们特别值得点赞,他们自愿参加,动员党员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考虑到假期特点,也不是让老师一盯到底,而是轮流,平均下来最多的两天半,最少的半天。我注意到网上有一些说法:是不是因为暑期看管服务,老师的暑假就没有了?这不是事实,也是没有根据的。
暑假对孩子们调整学习和生活节奏、舒缓情绪、建立亲子关系非常重要,有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孩子和家长珍惜假期。特别是家长要主动积极和孩子在一起,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长的责任所在。
二是突出假期特点,就是调整和休息。假期的安排除了巩固梳理已学知识外,还可以发展孩子多种兴趣,让孩子自主培养,自主阅读,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包括参加家务劳动,让他知道家庭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特别强调暑期要注意安全,包括心理安全。
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校内校外共同发力合作推进,归根到底主责在校内,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前不久,中央深改委第十九次会议谈到了这个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中央深改委的要求,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课内课外两个时间段,统筹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目标是努力让孩子在学校内要学得会,学得多,学得够。我们按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从三方面发力:
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方面,是按国家的义务教育标准来提供教学。焦点问题是各级各类学校“零起点”教学,特别是小学的“零起点”教学,不超纲,不提前。这些方面特别希望我们的家长、社会共同监督,帮助我们各级各类学校落实这样一个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很根本的。按照基本的要求,基本的规程开展教学,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因材施教。中小学教学很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开窍,学生方法一通,所有问题都一通百通。
丰富课外服务供给
提供丰富的课后服务。总的来讲是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延伸,作为学校整体教学的共同设计和规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