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漫天,枪林耸立,簇拥着长矛方阵向前推进,一列列战士的步伐震动大地,一支骑兵杀进敌阵,貌似强大的敌军瞬间崩溃。这一幕,来自于电影《亚历山大大帝》。而电影中为我们描绘勾勒的军队,正是在公元前 4 世纪打遍欧洲无敌手的铁血军团——马其顿方阵

一、从向对手学习开始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史诗中承载每一个民族的传奇。尽管今天的马其顿只是东南欧很小的一个国家,但2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却诞生了震撼西方的传说——亚历山大和马其顿方阵,记录了马其顿民族最辉煌的史诗。

古代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马其顿人自称是希腊神话中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代,与希腊人同族,他们的语言也与希腊语十分相近,而希腊人却认为马其顿人是野蛮人。公元前 6 世纪,马其顿统一为君主制国家。立国之初的马其顿并不强大,还要承受着希腊各种势力的左右和波斯人的军事压力,公元前 364 年,年迈力衰的亚历山大二世国王阿契拉宣布退位,并将下马其顿交给长子佩尔狄卡斯三世,次子阿明塔斯治理上马其顿,称阿明塔斯二世,马其顿王国因此短暂分裂。

上马其顿地方闭塞,经济落后,它的统治者阿明塔斯二世又怯弱无能, 曾屈从当时称霸希腊的底比斯人,把自己的小儿子腓力送到提佛当人质。腓力王子在提佛当人质 3 年期间,正值底比斯统一希腊的全盛时期。他有幸生活在底比斯名将伊巴密浓达左右,并聆听老将军的教诲,这对于他后来发愤图强,统一马其顿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伊巴密浓达何许人也?他是希腊方阵的军事革命家,在科林斯人 8 人并列步兵纵队战术队形的基础上,补充其他方阵排列、冲击和包抄敌方等优点, 在互相比较、反复琢磨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阵法,并用新的方阵战术一举推 翻了斯巴达驻军支持的提佛贵族统治,把斯巴达人赶出底比斯,公元前371年,伊巴密浓达又以独特的斜楔形方阵战术,在中希腊留克特拉城附近大败斯巴达军,杀死了斯巴达国王克隆布罗塔斯,进而进军伯罗奔尼撒半岛,瓦解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使底比斯成为希腊各城邦的霸主。

腓力王子在陪伴伊巴密浓达期间,不但羡慕老将军的威仪,对传说中老将军叱咤风云、战无不胜的壮举更是由衷赞叹。特别使他受用无穷的是老将军神奇莫测的步兵战阵 : 每一方阵都配备有重装步兵、轻装步兵、骑兵、轻盾兵、射手和投掷手等不同的兵种,听到号令后,便迅速列成纵深 25 排的队形,其中前 8 排由重装步兵组成,一律以左手执圆盾护在胸前,盔甲、护膝齐备, 右手执长矛或标枪。骑兵和轻装步兵列在两翼向后倾斜,以增强作战时的冲击力。整个阵势严密无间,如一面向前突出的半圆形堡垒,又可根据需要而随时调整,或进攻,或后撤,或防卫,或包围,变化无穷。战士们手持的长矛长短不一,最长的矛柄可达 6 米,所以尽管排列有前有后,伸出的矛头都能达到相同的距离。这种布阵方法不但在公元前的希腊城邦是最先进的,直到近代,仍为西方的军事家们啧啧称奇。

公元前 364 年,腓力王子潜回马其顿,上演一出“王子复仇记”,利用自己从希腊城邦底比斯学到的先进军事经验,击败伯父佩尔狄卡斯三世,一举统一马其顿王国,史称之为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当上国王后,大力推行军事改革特别是阵法改革,他综合了希腊方阵和底比斯方阵的优点,并修正了双方的不足:一方面,对斯巴达方阵进行改进,增加侧后的保护;另一方面, 借鉴底比斯的战术,利用重骑兵部队用于进攻。于是,腓力打造出设计了更为坚实、更为强大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的本质 , 是由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为核心,多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体系。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是马其顿军队的主力,在马其顿方阵战术体 系中居中军地位。马其顿重装步兵的防护装备同其他希腊重装步兵大同小异, 最大的区别在于长矛和盾牌。马其顿重装步兵的“萨里沙”长矛足足有 6 米长, 比普通希腊步兵的长矛长出一倍,尾部也装有铜锤以使重心后移,这样整个长矛重达 8 千克,必须双手握持。他们的盾牌比斯巴达人的小,用皮带挂在脖子上,再穿在左臂上,以便他们空出左手来端长矛。他们同时穿着铜制胸甲和马其顿式头盔,以胫甲保护腿部。

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组织十分严密,其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方阵的基本战术组成单位为方阵的纵列,即 16 人,其正面也为 16 人, 这样就构成一个正方形的“辛塔格马”,相当于现代一个营的兵力。16 个辛塔格马组成一个有 4096 人的小方阵,相当于现代一个师。4 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完整的方阵,即一个标准的巨大的方阵,共由 16384 人组成。从数字上就可以看出,马其顿重步兵方阵,是普通希腊方阵的两倍,再加上长达 6 米的长矛,这样的设计构成了对希腊方阵的压倒性优势,从这一点来看,马其顿重步兵方阵是出于希腊方阵而优于希腊方阵的。

不仅如此,马其顿重步兵方阵的右翼是重骑兵纵队。它是由年轻贵族所组成的精锐部队,富有希腊式的骑士精神,战斗力很强。重步兵方阵的左翼是由轻步兵和轻骑兵组成的联合部队,队形很长,呈斜矩形,像一条巨大的铰链,联接着重步兵方阵和右翼重骑兵。三者联合在一起时,就像左面是运动迟缓的墙,右面是一个迅速的门,而中间就是一个铰链。重装步兵方阵、重骑兵纵队及轻步兵和轻骑兵组成的联合部队,共同组成了完整的马其顿方阵战术体系。

马其顿方阵在行进时,步调整齐一致,长矛挺立,十分壮观,罗马时代的军事理论家奥纳山大评论马其顿方阵说 :“华丽的装备使行进中的队伍显得危险万分,单是那可怕的景象就使敌人魂飞魄散。在沙场上,庞大的马其顿重步兵方阵军容严整,步伐整齐,担任军队中的中坚力量。在作战中,前 6 排的重步兵平放长矛,后面各排士兵有的把长矛架在前方士兵的肩膀上保持倾斜,也有把长矛垂直指向天空,整个方阵从正面看上去简直如同一只巨大的刺猬。每个纵列的排头三人和末尾一人属于关键位置,因而选用骁勇而技术高强的士兵。特别是在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时期,马其顿军队在训练上较为充足且变换阵型快速,其方阵正面攻势锐利可说是无敌,当敌人面对马其顿方阵时,它可能要同时对付4-5支长矛,而且这种多重长矛无论是在数量或是密集程度上,都能让面对它的普通敌人如同面对庞大的荆棘一般被震慑住。

马其顿重步兵一般使用密集的长矛方阵拖住敌人的主力,在战场上摆出坚不可摧的防线,吸引敌人主力部队前来进攻。然后,他们利用数不胜数的长矛迫使敌人与之缠斗,为军团中的重骑兵部队创造战机。有时,也以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向前推进,就像一把攻城锤猛烈冲击敌人的队伍。当敌人被纠缠在这枪林之中时,重骑兵作为铁锤便寻机狠狠砸下,把面前的敌人打得首尾难顾,狼狈不堪。

马其顿重步兵方阵看上去威风凛凛,其实是为重骑兵作嫁衣裳。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曾警告雅典人:“腓力二世锐不可挡,那并非因为他率领的重装甲步兵方阵,而是因为他拥有散兵、骑兵部队、弓箭部队、雇佣兵等。”后世的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则进一步指出:“方阵并不突出,而只是表示此种威胁,其前进足以形成一种恐怖,使敌人精神瘫痪,不能动弹,以便骑兵来做决定性的冲锋。”方阵与重骑兵密切协同,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砧锤战术”——以方阵为砧,以重骑兵为锤。即方阵正面挤压对方阵地,骑兵侧翼包抄,然后前后夹击,形同锤砧,将夹在中间的敌军粉碎。

表面上,马其顿方阵是主角,实际上,骑兵才是腓力—亚历山大父子手中的王牌。所以,权威的《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指出“腓力二世把正规常备兵组成的重步兵当作骑兵实施突击冲锋的后卫”。马其顿的重骑兵多由年轻贵族组成,腓力二世、亚历山大父子经常亲率这支重骑兵,发动突击。当然了,重骑兵得手后,方阵也可以碾压而上“再补一刀”。

就这样,马其顿方阵的阵法提出了,那么它的效果究竟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