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刚刚落幕的第五届成都“金芙蓉”音乐比赛闭幕音乐会上,看到一位学生家长给我发来她女儿李雅晶获得的荣誉。欣喜之余,也让我回忆起了自去年九月中旬以来,这位学生随我学习声乐的点点滴滴。
李雅晶同学是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一名初中生,当时她来找我面试歌唱的时候,能听得出她的乐感很不错,音准啊、节奏啊这些还是具备学音乐的潜质的。她每周来找我上一次课,通过十个月以来风雨无阻的坚持,我先后把歌唱的基本概念、气息的训练、放松嘴唇、放松下巴、放松喉咙、放松舌头这一系列的放松训练,以及声音的位置、声音的质感、声线的统一、真声与假声等发声方法教给了她,并给她布置了几首歌曲来学习和演唱。除此之外,还把李重光先生编著的那本《基础乐理》从头到尾完整的教给了她,而且尤为强调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歌唱基本功的重要性。因为在我的歌唱观念当中,歌唱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五个方面:乐感、乐理、技巧、情感、文化。其中乐感和情感是天生的,其它三个方面则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学习和熏陶。我相信,只有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歌唱观念,并付诸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学生的进步才能够明显。
不少人都有这么一个看法,认为学得越久才能唱得越好,认为优秀是靠时间堆出来的。而我却认为,如果时间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那唱得最好的,根本就轮不到年轻人,而应该是老年人。跟其它的功夫一样,唱功的确是需要时间的,但开窍可不是年龄大了就能自然开窍,年龄越大越顽固也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关于开窍这个问题,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传统文化经典当中有这样的一段比喻:“即使愚人尽其一生亲近智者,亦不能知见真理,如勺子不知汤的味道;聪慧的人虽只与智者相处片刻,却能迅速地知见真理,如舌头能知汤的味道。”因此,如果一个人没有开窍,那无论学多久都是出力不出工的。就好比想要蒸砂石以成饭,榨沙以出油。
关于青少年的歌唱训练,除了天赋和方法、悟性和时间以外,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的恩师甘霖教授说过的:“要以爱护孩子的嗓音为前提,去培养他们的歌唱能力”——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准则。尽管有些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声乐,能够为升学加多少多少分、能够考到多少多少级,但我更愿意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艺术本身的宝贵意义。
祝福李雅晶同学,也祝愿所有热爱歌唱的青少年,能够在艺术的海洋里幸福遨游,收获美好,领悟真谛!(文/赵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