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背后的艰辛

——水利学院南水北调 利国利民 宣讲团

7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南水北调 利国利民 调研宣讲团”第三天的活动拉开了序幕。第三天活动主要围绕南水北调背后的艰难主题展开,大家分别在各自所在地区开展了调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边周围环境)

今天,我来到了小区内调查并宣讲,对来往的居民进行访问,了解大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背后艰难故事的了解。开始的时候访问了以为小区的工作人员,他表示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之后遇到一位老爷爷,幸运的是这位老爷爷的一位朋友当时经历了丹江口大坝建设时的移民过程。这位老爷爷说道,1965年因为丹江口大坝建设,他们一家从世代居住的均州迁到了宜城,祖坟也被淹在水下。听到这里,我心里感受到了当时南水北调工程被迫搬迁的居民不在少数,那些居民都不得不离开自己生活很久的地方。搬到新的地方,他们需要重新努力习惯新的气候新的风俗民情。老爷爷还提到,在到了宜城以后,当地是水田老家是旱地,家里人都干不惯农活。更让人揪心的是,当时老爷爷的朋友在同意搬迁配合政府工作时,村里人都认为他是拿了好处才搬。他说为了做好榜样,不得不的想办法说服百姓。虽然心里很委屈,但一想到北京人天津人喝的水有自己的贡献,心里还是很自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湖边寻找宣传对象)

除了听老爷爷的讲述我自己也在网站上查了一些资料,南水北调工程的艰辛还有因途经大流量泵站,超长超大洞径过水隧道,超大渡槽 暗涵等造成的施工难题。此外,显而易见的还有工程结束后的污染问题。每个难题都需要水利专家们没日没夜的钻研解决,为了大家都能喝到水喝到高质量的水,许许多多的专家们在背后付出了汗水与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区附近寻找居民采访)

看到了南水北调背后的艰辛,我们也更能体会到南水北调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的好处为人们提供的便利。与此同时也更加体现了我们的主题南水北调利国利民。而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让我们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

指导老师:焦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