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啃,也必须要啃下来!”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大决战》第27集里,华东野战军明确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攻击目标:黄百韬第7兵团。
在淮海战役爆发之际,国军在华东地区集结了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加上几个绥靖区,总兵力达到了60万。面对这么多敌人,为什么华东野战军偏偏选择黄百韬第7兵团开刀?
一方面,与黄百韬第7兵团驻扎的位置有关。
1948年,黄百韬第7兵团驻扎在新安镇(今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新安街道),这里地处徐州东部,离徐州有100多公里路程,相当于孤悬于外的一颗棋子。其余几个兵团经过收缩后,更接近于徐州。
同时,新安镇位于江苏省与山东省的交界处,与山东省郯城县相邻。当时,华东野战军的总部驻扎在山东省临沂市,距离新安镇较近。“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黄百韬第7兵团就在身边,华东野战军制定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时,当然会“优先”考虑黄百韬第7兵团。
另一方面,是因为黄百韬第7兵团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杂牌军。
在国军内部,派系林立,一直以来就有嫡系军队和杂牌军队之分。
嫡系军队主要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率领。这些军队配备最优良的武器装备(抗战胜利后率先更换美式枪械),享受最优厚的后勤保障,受过最完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自然“傲视群雄”,在国军里面属于顶尖水平。我们所熟知的五大王牌军,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嫡系军队。
杂牌军队就是由地方部队改编的军队,如西北军系、东北军系、晋阎系、桂系、粤系、川系、滇系、黔系等。相比较而言,这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都远远不及嫡系军队,人员配置也不齐全。他们的作战武器以国产步枪为主,配备少量的轻机枪和迫击炮。这样一来,杂牌军队的战斗力就得不到保障,参差不齐。
在淮海战役爆发之初的华东地区,邱清泉第2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都是嫡系军队。
邱清泉是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生,还到德国柏林大学和德国陆军大学深造过,深得信任,堪称“嫡系中的嫡系”。第2兵团下辖第5军、第12军、第70军、第74军、第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第5军是赫赫有名的五大王牌军之一。
李弥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第13兵团下辖第8军、第9军、第39军,第8军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就由美军装备、训练的美械部队。
孙元良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还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深造。第16兵团下辖第41军、第47军、第99军,约有8万多人。
黄百韬既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也不是浙江人,而是名副其实的杂牌系。第7兵团下辖25军、63军、64军。这3个军属于粤系,武器装备较弱。倒是在豫东战役后,25军和64军因为作战勇猛,武器装备换成了美式枪械,战斗力得到了一定提升。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军为了适应作战需要,不断跨战区调动部队。济南战役发生时,国军100军被划拨到黄百韬第7兵团。第100军是嫡系部队,早已换上美式枪械,看不起第7兵团这支杂牌军,吵着嚷着要脱离第7兵团。
同时,第25军下辖的148师经常被黄百韬摆在外围,产生了被当作“炮灰”的想法,对黄百韬很不满。因此,第7兵团内部争斗激烈,黄百韬在指挥时难以如臂使指,势必影响到战斗力。
华东野战军选择黄百韬第7兵团开刀,正是选对了对象。
黄百韬当然非常清楚自己面临的险境。11月4日,淮海战役还没有打响,黄百韬就打算率领第7兵团后撤。可就在这时候,黄百韬接到命令,要求等待从连云港撤出的第44军,白白耽搁了两天时间,导致华东野战军能够追赶上他们的步伐。
到这时,黄百韬还有机会逃出重围。11月10日,黄百韬7兵团赶到碾庄,第64军军长刘镇湘建议利用李弥第13兵团留下的防守工事,与华东野战军进行决战。黄百韬有些犹豫不决,又在碾庄浪费了一天时间。结果,当黄百韬计划逃离碾庄时,华东野战军15万大军已经将他们团团包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