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后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后有宋太宗赵光义,明太祖后面怎么跟了个明成祖?明朝这唱的是哪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成祖朱棣)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会有一种隐隐的感觉,那就是唐朝以前,我们一般称某某帝,如汉文帝,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唐宋一般称宗,如唐高宗,唐玄宗,宋仁宗,宋徽宗,前者用的是皇帝的谥号,后者用的是皇帝的庙号。

清朝一般用年号来称代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明朝是一个过渡期,我们既知道有明太祖,明成祖,也清楚嘉靖,万历,崇祯等。

1424 年, 64 岁的朱棣去世。当时朝廷上的庙号是“明太宗”,这个庙号用了将近 100 年。直到嘉靖帝时,才将明太宗改为明成祖,后世沿用为大家所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阁首辅 杨廷和)

给先祖追尊谥号和庙号很常见,但给祖先改庙号却是闻所未闻,那么这个嘉靖皇帝朱厚熜为啥要这样做呢?八个字,做贼心虚,欲盖弥彰!

原来明朝中期,明孝宗弘治帝死后,独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明武宗正德皇帝。这位正德皇帝不但政治上不行,生活上也不行,没有儿子。1521 年明武宗死后,在张太后及内阁首辅杨廷和的主持下,由兴王府世子、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即位,这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杨廷和是四川成都人,他的名气没有他的儿子——明朝状元杨慎大。《三国演义》开篇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便是杨慎的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皇帝朱厚熜)

不明不白做了皇帝,这对于朱厚熜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朝廷也找了一位新皇帝,权力平稳过渡,可谓皆大欢喜。但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在一些礼仪问题上嘉靖帝与朝臣,朝臣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明朝中期的一场重大的政治事件——“大礼议”。

分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统与继嗣之争,二是朱厚熜生母的待遇和礼节。

朱厚熜由藩王做了皇帝,这是典型的小宗入大宗。按照传统礼法,他继承皇统的前提是继孝宗之嗣,所以朱厚熜应叫明孝宗为父为皇考,张太后为母后。改称自己的父母为叔父及叔母,这一点现在看起来十分荒谬,但在古代宗法制度上却是没有问题的。

但嘉靖皇帝却不吃这一套,完全无法接受。俗话说“小孩子做选择题,成年人全都要”,嘉靖皇帝既要皇位也要父母。

争来争去,最终双方妥协,嘉靖帝称明孝宗夫妇为皇考及母后,在自己的父母前加“本生”二字。明朝朝廷承认朱厚熜生物学上的父母,但在法统及社会学上的父母却是明孝宗夫妇。

这种做法也有后例,清朝光绪皇帝继承皇位,认咸丰帝及慈禧慈安为父母,在自己的亲生父母,醇亲王奕譞及王妃前加“本生”二字。

嘉靖帝即位时年方十四,父亲已死,生母蒋妃还在,便将蒋妃迎入宫中。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蒋妃以什么样的身份入宫?

嘉靖坚持要求以正牌皇太后的名义,这使朝臣无法忍受。如果蒋妃以正牌皇太后的身份和地位,那么在宫中的张太后又将如何处置?最终朝廷众臣还是接受了嘉靖帝的要求,算是告一段落,各赢一场。

但是这种结果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嘉靖帝及朝臣都不满意,而且持续在争论和发酵。三年后,嘉靖帝再次抛出重磅炸弹,要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帝,母亲为皇太后,这时朝臣简直无法忍受。

时时, 200 多位朝廷官员在左顺门外下跪,请求嘉靖帝收回诏命。嘉靖帝也是干脆,下令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将 200 多人全部逮捕下狱。后来四品以上停俸,五品以下廷杖,当场便有 16 人被活活打死,这就是著名的“左顺门案”。

左顺门案后,反对嘉靖帝的声音慢慢消失。一些政治投机分子也顺势为嘉靖帝站台,于是持续三年的大礼议之争,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太鱼朱元璋)

大礼议事件之后的很多年,嘉靖帝仍然贼心不死,后来干脆将自己的父亲一股脑地抬入太庙。这时嘉靖帝屁股已经坐稳,翅膀也已经长硬,自然无人反对。

清朝入关后,明朝的皇统清朝是接受的。即便是崇祯帝也不例外,但对于被嘉靖帝拖入太庙的这位兴献皇帝,清朝却不予承认。

当然追尊先祖也不是不可以,一般来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开国之君或创业之主,一般都会追尊自己的父祖。二是太子在任上薨逝,继任者承认太子的身份,一般也予以追尊,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追尊朱标为明兴宗。

但朱厚熜由小宗入大宗,他自己既不是开国之君和创业之主,他父亲也没有做过一天太子,更没有做过一天皇帝,而将其予以追尊并最终将其供入太庙,这确实不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嘉靖帝与朝臣之间关于生父与生母的身份,祭祀礼仪问题的争论,与朱棣又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着呢。

朱厚熜由藩王升任皇帝,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中抢得帝位,两者都是小宗入大宗,只不过前者是和平手段,后者是武力手段。

朱厚熜将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明成祖”,在朱厚熜看来,都是小宗入大宗,人家都称祖了,我抬个父亲入太庙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