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将星云集,常遇春和徐达都是其中翘楚,然而光论勇猛,两人都只能争第二,因为元末第一猛将的身份已经被人夺走了,他就是张定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定边原籍湖北沔阳,他和陈友谅一样渔民出身。不过,张定边颇有古代武将的气质,他身材魁梧,容貌俊伟,还留着五绺美髯。张定边不仅长相像武神关羽,勇猛的性格也很像,他对陈友谅不离不弃,当得起义薄云天四个字,一身武力也是冠绝群雄。

除此以外,张定边还是一位全能型人才,他不仅知道天文地理,懂得算卦,还研习兵法,可谓文武兼备。陈友谅能得此大将,实属是他的幸运。

自陈友谅起义后,张定边就随他转战四方,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威名远扬,谁人都知晓陈友谅手下有个叫张定边的大将不好惹。

武力强大的人大多自视甚高,但张定边却恰好相反,他在战场上是个活阎罗,平日里却待人宽和,心怀宽广,是个很容易相处的同僚。而且,张定边还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下属,他对陈友谅忠心耿耿,陈友谅作出错误决策时,他也会努力地去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可惜,陈友谅并不是一个好上级,尽管因为数十年的交情他从不怀疑张定边,但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听不进去建议,以至于张定边的建议大部分都没有得到采纳。

江东桥一战,朱元璋部将康茂才诈降,张定远一眼识破对方计谋,劝陈友谅不要中计,可陈友谅独断专行,让大军就等在城下,结果招致惨败。石灰山战败后,陈友谅损失惨重,张定边劝说他不要急于称帝,而应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将朱元璋这个大患除掉才是当务之急。可陈友谅仍不纳,称帝后立刻调集所谓六十万大军,兴师动众地去讨伐朱元璋。

从张定边几次献出的计策和对陈友谅的劝谏来看,他确实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良将,单论本事而言,他比陈友谅更适合当这个共主。但是张定边自己却从没这么想过,自打和陈友谅结拜后他就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就算陈友谅后来飘了不听他的劝,他也没有怨言,而是想方设法给陈友谅擦屁股。

既已无力劝说陈友谅待机出击,只能选定一个好的作战策略,张定边给陈友谅的建议是审时度势,派一支精兵直捣南京,其余人马则围攻南昌,让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顾。只可惜陈友谅自信满满,认为大军压境,南昌城不日即可拿下,没有采纳张定边的建议。

上一次陈友谅就吃了诈降的大亏,可这一次他仍不长记性。南昌守将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他见陈友谅兵临城下,一面约定日期诈降,一面向朱元璋求援。张定边认为朱文正是诈降,向陈友谅请为先锋攻城,但陈友谅不许。结果时间拖了又拖,等陈友谅反应过来,朱文正早已做好了防备。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攻一个南昌城,攻了三个月都没有拿下,硬生生等到了朱元璋的二十万援兵到来。

陈友谅的大军施展不开,进入鄱阳湖,准备和朱元璋决一死战。尽管陈友谅的人多船坚,但一方面他的队伍是拼凑出来的,凝聚力不强,大部分人都是墙头草,另一方面朱元璋早就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将重要的关隘也控制住了,实际上是包围住了陈友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战朱元璋打得仍十分凶险,因为他差一点就被张定边给擒住了。当时战局焦灼,陈友谅逐渐居于下风,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张定边冲了出来。

张定边的这一次出击是他的自作主张,他没有向陈友谅请示,因为他知道以陈友谅怯懦的性格不敢同意自己这样冒险。正因为如此,朱元璋那边也没有任何防备,毕竟没人会想到敌人会乘坐几艘小船冲向自己的大型战船。

从兵力和战船数量上,张定边就像是蚂蚁向大象发起冲锋,只是他这只蚂蚁太过勇猛,竟连斩朱元璋三员大将,直冲到朱元璋旗舰不远处。由于事发突然,朱元璋身旁的战船都来不及救援,张定边就像是活阎罗一样,一路杀向朱元璋。如果不是常遇春临危救主,张定边几乎要改写历史。

当张定边冲到朱元璋跟前的时候,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廖永忠不久后赶到,也驾驶着小船不断向张定边射箭。不一会,身披甲胄的张定边就被射成了刺猬,史书记载“身中百箭”。身负重伤的张定边被迫退出了战场,没有了他的阻拦,朱元璋大军节节胜利。最终陈友谅被一个流矢射中头颅,命陨鄱阳湖。

此时张定边浑身是血,但他仍载着陈友谅的尸体,保卫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从万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到武昌。朱元璋命大军围攻武昌,张定边坚守了整整两个月,但陈理怯懦,献城投降。

到这一步,张定边可谓仁至义尽,投降朱元璋也无可非议,以他的本事,想必朱元璋必赏以高官厚禄。然而张定边不愿背叛旧主,他率领残兵冒死突围,来到荆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定边本想光复陈汉,但奔走作战一段时间后,士兵们疲敝消沉,战死大半,张定边仰天一叹,让士兵们卸甲归田。张定边不愿投靠朱元璋,他隐姓埋名,带着家人辗转流离,回到家乡。

洪武元年(1368),张定边见天下已经归于一统,自知光复陈汉无望,于是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张定边身为元末第一猛将,因为忠于陈友谅,最终只能隐姓埋名,消失于历史中,对他来说是一个遗憾,但是和明初那些开国功臣们的结局们相比,他似乎又是幸运的。张定边过着参禅打坐的平静生活,一直活到了九十九岁。这个结局对于遁入空门的张定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