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旧区域发展

城市新旧区域发展

中国各级政府都是规划小能手,从市中心,3环市区,5环各区,5环外依次规划一般是下图这样的。

而一般城市3环内会有一个或几个商务区为主的新城发展起来,人流集中,大家都想往那里去吃喝玩乐消费,人气烟火气旺盛而不是一座钢筋水泥建筑鬼城。比如北京的朝阳,杭州的滨江。而五环外则较难形成商务消费性的人流。

三区之争

三区之争

老市中心是开国甚至之前就发展了的。中央商务区,新行政区,高教园区和工业区都是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而新开发区则是为了产业升级的战略国策。

这里面最激烈的就是市中心和3环新区/中央商务区的争夺,还有5环外新开发区的争夺。

这三个区房产都不错,是市区各区域位置中的佼佼者,价位也高低都有。其他区域的房产价值就劣势很多了。你去买公寓,偏远风景区房产,没有地铁口的偏远房产,不在政府新区开发上的市区五环外房产,这些房产买亏概率就大了。

注意,这里的新区是指地方政府真正投入财政搞基建开发的新区,是有新区开发的新区,是地铁口连入主城区的新区,不是开发商忽悠出来的概念。一般地市级的政府也就只能支持一两个新区开发罢了。并且市政府财政投资了新区基建后,新区会独立由市政府直接领导。

市中心,中央商务区,工业区

这就有了新区和老区之争。用户买房产要反复思考,到底是投入新区建设国家,还是固守老区保全高人一等城区人的感觉。老区又分二手次新房,老破小和新房,它们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

市区新房偶尔来个新盘那是价格贵上天,还往往不是地铁500米内的真*地铁房。因为市区的地铁口早早被商场,政府行政楼,商务区,交通车站等占据了,只有1.5公里的偶尔一块空地能造新商品房小区了。

老市中心的房价涨幅是最小的,价格是最高的。当年的市中心,涨幅不过通货膨胀,跌者有着十之七八。老破小,一般以相对新房的6或7折价格被接盘。

3环CBD的房价从2016年起涨幅最大,直到近期仍旧呈现发展的趋势。但是房价正在向着市中心看齐,设施虽然奢侈,商业消费虽然繁华,但是房价高涨幅已经大大限制,性价比不高但是面子足,对居住和事业工作的帮助大。《发展起来的中央商务区(CBD)》

至于新区开发,代表着未来,可看笔者其他文章如《买不起市区高价房?没关系!新区开发的新房产才是时代红利》。

新区和老区之争,老区都是老破小,偶尔来个新盘那是价格贵上天,还往往不是地铁1000米内的真*地铁房。

老市中心是开国就发展了的。很多城市市中心面临着基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设施搬出的架空,只留下市中心的消费旅游区。比如杭州西湖,比如北京天安门,比如上海外滩(上海的科技产业就在浦东新区而不是市中心)。

而商务区,新行政区,高教园区和工业区都是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建设在市中心外的2到5环区域,好的商务区还能在市区三环内,工业区直接排到5环。而新开发区则是为了产业升级的战略国策,工业区为主的开发区直接5环外新区开发吧。

所以这三个区有着基建资源的争夺。搬到那区,这区就没了。

这里的基建,基础设施,包括医院学校的。基础设施(英语:Infrastructure)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亦都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及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而这区是以地铁相连,连成融入到城市交通中。

地铁,这是连接各个区域的新利器。从高教园区或工业区(就是郊区)到市中心也许只有30公里,以前靠公交车,等车转车再等车每站停一路三十多站一套流程下来,要2个多小时。后来地铁一通,80公里的时速,算上各站的停顿,也就是半小时20公里。以前我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大一大二大三没去过市区,直到杭州地铁开通了从下沙到市区,半小时到达。我大四就天天跑市区,因为要实习上班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