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课程评价目的不只是为了说明课程的现状,更是为了课程的改进。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方式多样,建议使用CIPP课程评价模式,从背景、输入、过程、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可应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提供有效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背景评价 评价研学旅行课程背景,主要从需求、问题、有利条件和机会、教学目标和考核等维度进行评价。即回答下列问题:

  1. 学生、教师、社会、学科对研学旅行有何需求?
  2. 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遇到哪些问题?
  3. 专门知识和专家服务、指导教师、物质资源、经费等条件是否有利?
  4.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时机能否满足需求和解决相关问题?
  5. 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它配套服务目标是否明确?
  6. 学校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师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是否合理?

2.投入评估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及其服务的策略、课程实施所需预算、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要评价达成研学旅行目标所需条件、资源,各种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学业评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哪一课程最佳,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否足够等。

3.过程评估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记录、反馈,以不断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评价学校是否完成研学旅行课程建议课时和学分,是否全体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状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事件、问题、费用是否得到合理解决,教师指导是否适时、适度、适当,评价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如何,课程实施过程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等。

4.影响评价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对目标受众的影响程度、课程实际服务对象与计划受益者吻合的程度,包括评价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影响的感知、师生教学实践总结和成果的质量、课程对学校和教师的影响、课程服务非预期受益者的程度等。

5.成效评价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成果的效用性。与影响评价相比较,侧重评价对受益者长久利益的影响,即评价学生、教师或学校发展所发生的质变。主要测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相应的提升、师生对课程的优缺点的分析、课程影响的深广度、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与其它课程相比的成效等。

6.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研学旅行课程能否制度化循环使用。包括评价学生、教师和其它利益方对课程可持续实施的看法、制约课程可持续实施的问题、课程可持续实施的概率等。如果课程可持续实施,即可着手建设研学旅行的资源包或教材。

7.可推广性评价评价可持续实施的研学旅行课程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推广。评价其它地域、领域、学校、研学旅行目的地对该课程的态度、其它地区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以及该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各学科核心素养、各学段学业水平要求等的适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