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全文约4300字)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正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尤其是在娱乐、社交、消费行为等方面,但随着摩尔定律的极限逼近,硬件性能的增长也进入一个瓶颈期,各种电子产品的性能只会缓慢提升。与此同时,硬件及终端的广泛智能化似乎正聚集着一股变革社会的力量,作为高端科技集中运用的代表技术——自动驾驶,将会是或正在是这股力量爆发的内在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应用的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从事设备生产及组装的工业机器人,这早已在很多智能化工厂实现。

第二层,是以我们常用的智能手机为代表,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仅可以快速运行需要复杂计算和图形处理的各种应用,还可以语音交互并当作其他物联设备的指挥中心,手机已成为人与外界交互的信息中枢。

第三层,是类似科幻电影中几乎可以假乱真的仿生机器人,对人类知识(数据)的深度学习和人类情绪的反馈模拟,高级智能机器人可以直接挑战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地位,当然这在近期还不太可能发生,本文暂不做讨论。

在智能机器发展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是一个很宽广的区域,现在兴起的无人机、智能电动汽车都是这当中技术发展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初次拥有的智能机器人,很可能就是你的汽车,你会把你的性命交给他!”——《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的早期定义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兼数学家阿兰·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Turing Test),最原始的图灵测试包含三个角色:A、B和C。

-角色A是机器,角色B是一个人类。

-发问者C也是一个人类,通过计算机发出问题。

-发问者C接受A和B针对问题作出的回应。

-发问者C根据回应判断A和B哪一个是人类。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图灵那个年代的数据库十分有限,只能储存有限数量的人类短语。这意味着参加测试的机器人很容易“词穷无言”露出破绽。但现在,在大量数据的累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加持下,机器人的进步非常迅速,其表现足以达到迷惑人类的程度。

2014年,英国雷丁大学举办“2014图灵测试大会”,其中由30名评委担任“发问者C”的角色。如果有超过30%的评委认为测试对象是人类,那么计算机就被视为通过了图灵测试。在本届大会上,一个名叫“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的AI程序首次通过图灵测试。它扮演一名13岁的乌克兰男孩,并成功迷惑了33%的人类评委。还有前几年IBM开发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人工智能通过对语言词汇的大量深度学习与模拟,在一些具体或抽象问题的回答中,人们也难以辨别对方是机器人还是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智能的现代爆发

2021年上半年以来,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万物联网已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行业,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入口已经形成,还有美国制裁华为芯片,近期资本市场对科技行业的追捧来看,既可以说是西方强国对高科技控制权的进一步收紧,也可以看作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人类的深刻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作为普及智能设备的代表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限于体积的大小,手机作为智慧终端始终处于信息中心的地位。从宏观角度讲,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互动,当人类对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时,当人类可以方便利用清洁能量(如电能)时,下一个驱动的事物必定就是物质层面的大规模流动,回想一下当初汽车、火车的出现对社会产生的变革与影响,所以说笔者认为自动驾驶会是推动下一次社会巨变的内在动力,且十分强大,因为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交通方式,还会释放人类更多的创造力。

想象一下,如果将世界各地街道上行驶的数十亿辆汽车都奇迹般地转换成可靠的自动驾驶汽车,你首先会注意到的事情是世界变得安静了。毕竟,刺耳的喇叭声只有在方向盘前坐着的是人类驾驶员时才能发挥作用。那时街道上遍布的,也多是类似高尔夫球场上代步的小型车,有的搭载一两名乘客,有的完全是没有人。时不时有类似房车的车辆堂而皇之地驶过,那可能是供上班族使用的移动办公室。偶尔,也会有一两辆人类驾驶员开着车出现,当人类驾驶的车辆出现时,其他无人驾驶车辆会受到提醒,变得谨慎起来,与人类驾驶车辆保持很宽的安全距离。想要叫出租车,你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几分钟后,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或移动座舱就停到你的身边,如果你同意共享行程,那么你呼叫的车辆里可能已经有一两名跟你去往相同方向的乘客,且这种轻微的行程打扰却能大大减少你的乘车费用。

还有像找停车位这样的问题将不再令人头疼,对于智能汽车来讲这显然不是一个问题。虽然这些愿景不会立马出现,但现实中高速上正在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司机或乘客却呼呼大睡的新闻已屡见不鲜。

特斯拉——行业变革的先锋

2004年,特斯拉CEO,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努力为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提供其消费能力范围内的纯电动车辆;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2008年,第一款特斯拉汽车产品Roadster发布,一款两门运动型电动跑车。

2012年,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 S发布,一款四门纯电动轿跑,同年Model X发布。

2016年,Model 3公开,2020年1月国产Model 3开始交付。

2021年,1月Model Y开始交付。

特斯拉除了做电动汽车硬件,软件技术也在同步发展,智能汽车的智能之处除了使用的能源不同,最具技术含量的是其搭载的操作系统或自动驾驶系统,软件更新相比硬件的迭代是更快的,汽车的智能操作系统意味着它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已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可以随时进行OTA升级。

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除了特斯拉,像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已研究多年,尤其是谷歌,早已累积了自动驾驶在实际行驶中上百万公里的数据收集。经过多年来处理器、传感器等计算机硬的飞速进步,自动驾驶软件的开发过程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感知不强,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在量产与普及智能汽车上走在最前沿的显然是特斯拉。(国产车商也很厉害,篇幅所限暂不论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网上早已有很多评测视频,关于辅助驾驶方面,美国当地时间上周六,特斯拉宣布正式推出自动驾驶辅助软件(FSD)订阅服务。特斯拉车主可以199美元/月的价格订阅FSD套餐,而不需要预先支付1万美元单独购买。要想享受订阅新的FSD服务,车主必须拥有特斯拉最新的车载计算机(HW3),没有最新硬件系统的车主,可以通过付费约1500美元先升级到HW3。之前购买过特斯拉的增强型自动驾驶套餐(该套餐不再销售)的客户可以每月99美元的较低价格订阅 FSD,但可能需要升级 HW3。特斯拉方面表示FSD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受地区限制”(网易新闻)。

很显然,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是在用IT理念来造汽车,如同智能手机的发展,卖硬件是一方面,想要持续发展和创造利润,就得从软件生态入手,这也与智能汽车的特性是天生契合的。

思想观念的转变

曾几何时,人们普遍认为男人对汽车的热爱应该是天生的,因为雄性物种代表着力量与野性,是探索和扩张现实世界的主要群体,汽车作为一百多年来工业革命的动力产品,自然与雄性个体的天性相符。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样的看法,有的人只是将其当作一个工具看待,对其中燃烧的机械动力和汽油的味道可能嗤之以鼻。也许在我们的祖父辈看来,若一个男孩对车没有很大兴趣,似乎不太应该。其实不论男女,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一辆安静的且不需要频繁保养的电动车比一辆传统的燃油车会更招人喜欢。

平均来看,消费者越年轻,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热情越大,年轻一代的驾乘人员并不像他们的祖辈那样迷恋驾驶,他们很乐意让人工智能来开车。咨询公司JD Powers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于汽车和驾驶的态度存在代际变化:30岁以下的人群,在人口学上被称为“Y世代”(约1990年左右后出生的人,具体年代范围有争议),他们认为开车属于浪费时间,需要他们被迫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享受中挤出时间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Y世代的这群年轻人对于这种看法——驾驶汽车是我们应该珍惜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越来越不以为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他们想让自己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发挥作用。

“Cybertruck”开启赛博朋克时代

去年底上市的蠢驴大作《赛博朋克2077》,背景设立在2077的美国夜之城,一个高科技垄断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近未来社会,游戏中常见的自动驾驶交通工具令人印象深刻,货物运输与人类出行都已被自动驾驶取代。人们的双手被进一步解放,或有更多时间堕落般的生活,或继续发掘人类在特有才能上的创新,这真是一个又好又坏的未来时代,而我们的现实社会也似乎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特斯拉早已洞察变革交通运输会有不同的方式与速度,相比人类使用的智能汽车,在皮卡或货车上推行自动驾驶会更加迅速,因为它们行驶的路线往往非常明确,中途也很少需要人类的介入。2019年11月,特斯拉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办的活动上发布了第一辆电动皮卡,名为Cybertruck,其风格与市面上的皮卡完全不同,其灵感来源于1982年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形似大型金属块,起售价为39900美元。目前,这款极具“赛博朋克”风的皮卡还没有上市销售,但特斯拉已收到大量Cybertruck订单,预计2021年内就会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为什么特斯拉没有先推出电动皮卡,个人认为与营销方式有关,毕竟新能源+自动驾驶组成的智能汽车首先需要普通民众了解并体验到之后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才利于公司的融资与发展。

想象一下未来,当物流运输不再需要那么多人类驾驶员的参与时,对工作岗位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货车驾驶员,这份曾经稳定、高薪的蓝领工作将无情地被时代抛弃。不仅如此,出租车司机和其他驾驶员也会发现自己处于失业的边缘。当然,往积极的一面想,未来的年轻人不会再花时间学习驾驶执照,人们会将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行业。

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可靠

今年4月上海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且不讨论事故主要责任方在哪一边,这件事如此被关注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动驾驶还是新事物,一起交通事故足以引起大众的强烈反应。

对自动驾驶表示怀疑的人首先质疑的是其安全性,这是一个涉及到技术细节讨论,因笔者能力所限不作讨论,但既然智能汽车已经推向市场开始普及,我们可以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待机器智能的安全性。很简单,一定数量下,自动驾驶出现的事故率不大于人类驾驶出现的事故率,就可以说自动驾驶是成功的,当然这涉及到周围环境、路况、里程数等各方面影响,实际情况还有待观察。或换个角度看,随着智能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若现实中每天都有人为交通事故的发生,但不一定有自动驾驶交通事故的发生,那么也可以说自动驾驶是成功的。

反过来,传统汽车行业已发展一百多年,人为交通事故的概率已有大量数据供举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车祸是导致全世界15-29岁的青年人早逝的最高因素,同时也是造成各年龄组人群死亡的第二关健因素。这些车祸中的大部分并不是汽车某都件失灵造成的,而是由本可杜绝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如醉酒、吸毒、瞌睡以及分心走神)只要方向盘还掌握在人类手中,车祸造成的死亡率就可能持续上升,因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人群刚刚尝到拥有私家车的乐趣一一在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崛起的国家里,随着更多汽车上路,车祸造成伤害的人员数量将会继续攀升。

很明显,相对机器故障的概率,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更具偶然性和不可控的。现在,每一辆正在行驶的智能汽车会不断收集行驶中的数据来进行机器的深度学习,未来几年,随着智能汽车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也会飞速进步,人们对自动驾驶的认识自然会更全面。

展望未来

人类早已用机器人探索过深海与太空,不远的将来,智能系统与交通工具的结合终将使普通汽车退出历史舞台。

得益于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即将成为我们可以放心托付自己性命的第一代自主式机器人。在经历了科技公司数十年不断失败的尝试后,借助速度更快的电脑、可靠的硬件传感器,以及被称为“深度学习”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软件,汽车可以获得与人类相似的能力,在无法预测的环境中主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