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在审判阶段,法院对公诉案件经过审理后,根据已经查明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那什么是公诉?公诉后是否一定会判刑?在此篇中付璐律师就相关问题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什么是公诉

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以及对于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提请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这是法律赋予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对于这一点王健松律师表示每当案件审查完毕,需要提起公诉的,应当由检察长决定或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作为起诉的一种类型,公诉

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一项诉讼活动。提起公诉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专门权力,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行使。

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情况下,主诉检察官对其办理的部分案件可以决定提起公诉。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首先需要一律由检察院审查决定。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要进行认真、全面的审查,必须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有无附带民事诉讼,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对于这一点王健松律师需要强调的是,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可以询问证人和被害人。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应作出起诉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察院作出起诉决定后,应当制作起诉书。起诉书必须加盖检察院的公章并附上有关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对此王健松律师表示,此时会移送起诉书和其他证据材料。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王健松律师表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如果法院提出书面意见要求补充证据材料,检察院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移送。

公诉后一定会判刑吗

刑事诉讼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对于这一点王健松律师需要明确强调的是,我国适用的是无罪推定原则。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是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在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之前,不认其为罪犯,但也不排除其有犯罪嫌疑,而是实事求是地进行侦查,客观地收集有罪、无罪、罪重轻的各种证据,根据事实确定犯罪的有无。该原则明确了人民法院才有定罪权,除法院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包括检察机关都无权行使该权利。那么公诉后是否一定判刑,很明显是不一定的,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结果并不一定是有罪判刑,可能会判决无罪,也可能判决有罪,甚至判决免于刑事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讲,公诉案件是不可以撤销案件的。但如果在诉讼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或者罪行轻微,检察院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要求补充侦查或者撤销案件,也可以直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应当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公安认为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提请复核。针对于这种不起诉决定的相关性,王健松律师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宣布,并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达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

以上就是关于“公诉概述及公诉后是否判刑的有关情况讨论”的解读,根据法律规定,公诉案件与其他案件不同,公诉案件是要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因此一般来讲,公诉案件是不可以撤销案件的,但是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被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不一定有罪,因此也不一定会被判刑,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当根据法院的判决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