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导刊》2020年第4期
作者:王洪坤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原标题:对城市文化与雕塑定位名片效应的解析——以郑州城市雕塑为例
雕塑艺术不仅是城市文化实物标识,而且优秀的雕塑作品还会成为所在城市的风景名胜,树立良好的景观城市形象,扩大所在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文化的名片效应,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当今中国已经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然而随着一些城市快速发展的规划变迁,雕塑定位与城市文化发展建设也出现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处理好城市文化与雕塑艺术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名片效应。
续文如下▼
03. 雕塑缺少后期养护管理
优秀雕塑作品,往往选材方面也很讲究。由于雕塑作品的主题表达所要求,雕塑工作者往往会在作品选定之初对作品选材都有了特别要求。什么样的作品内容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取材。而对于一些对取材要求不是特别严格的作品,也必须遵循绿色环保为宗旨的选材原则,既要保持其雕塑作品内容的充分表达,也要照顾对城市长远发展的环保适应及维护要求。
在城市雕塑作品中,人们或许经常遇到,有些作品变色、变形、甚至重要部位缺失等情况出现,其实,这有选择的原因,也有摆放位置的原因,更多的雕塑作者仅创作了其作品的展现,没有处理好后期观赏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是许多雕塑艺术工作者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仅仅埋头于雕塑作品的精致创作,而不顾雕塑作品最终是面对广大观众欣赏,甚至爱抚的。
所以,一部优秀的雕塑作品,必须在创作之初就对其雕塑选材拥有较远的成见。如果仅考虑创作的便利,或者是材料的优惠便利取用,或许你的作品再优秀,却经不起岁月的磨练与考验,经不起大众观赏之下的“爱怜”这些所谓的“优秀”只是温室里种出的一种昙花一现。只有真正的雕塑艺术家才具有这种综合素养下的超前与远见。
三、 郑州城市优秀雕塑作品赏析
郑州市也不凡优秀作品出现在它该出现的位置,将雕塑定位做到精致而准确,充分发挥了城市文化的名片效应。
首先,郑州市做得比较好的一组城市雕塑有: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游览区的炎黄二帝雕像;其中《哺育》的造型是一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怀抱着甜睡的婴儿,显得格外素雅、慈祥,母容子态栩栩如生,象征着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其不但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增光添彩,而且表达了郑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印记。
在郑州市西四环连霍高速下站口处,雕塑作品《礼仪之门》采用的“抱拳礼”是中华传统礼仪风范的一种礼貌动作,含有尊重、欢迎的寓意,表达中原人好客、爽快、质朴的文化性格。
其次,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作为郑州市新区的核心商业中心,其重要位置也对雕塑作品有所特定的选择,也出现诸多优秀作品。其中,《无限》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向与速度,使不可见的风在观看者面前变得可见。“无限,无止境”,飞速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大的平台,而更大的平台,需要奋斗去搭建。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
《郑州宣言》以意向性长卷造型为墙体,长卷翻转升起呈现开放式椭圆形,外侧铭刻《郑州宣言》全文。当参观者阅读完宣言内容后,将会到达内部空间的入口。这是2008年在郑州举行的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旅游城市市长签署发表了《郑州宣言》。《郑州宣言》旨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郑州公园作为居民的休闲公共场所,雕塑作品透视着精神文化的思想及历史。诸如东风渠滨河公园《1904公园铁路文化系列火车头、驿站、巡道工、情侣、月色、擂东风(男、女)》,这组系列雕塑会让人初见就喜欢的感觉,甚至会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诗情浪漫之画像,仿佛这是一组会流动的活体出现。
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通过铁路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也映射出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为郑州的发展增光添彩。如今,驿站也是郑州人的“忆站”,作品颠覆传统的雕塑表现形式,将雕塑置于整体场域,构成新的空间语言、场域、构筑体,人物雕塑每个单体都不再单薄,相互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郑州市前身为郑县,1904年一台蒸汽机车驶到了这里,为这座城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自此,滚滚的车轮改写了郑州人的生活。沿着脚下的铁路一路向西,会看见一对“轧铁轨”的小情侣,他们衣着时尚,一左一右,手挽手踩着铁轨漫步前行。它们是火车雕塑群中重要的部分,为文化的传承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
雕塑采用蓝色调,在静静的夜晚,月亮挂在天边,蓝色的飘带似行云、似流水,鱼儿自由自在畅游其中,人们置身于这样和谐、恬静的夜晚,浮想连连。擂东风(男)表现了勇士擂鼓与欢庆的场景。威风而且刚猛的勇士象征着河南人民在前进的路上奋力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擂东风(女)表现女性边打腰鼓边舞蹈的欢乐场景。幸福美丽、充满活力的女性象征着河南人民在前进的路上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精神。
最后,雕塑最早负有盛名的莫过于郑州市德化步行商业街,由于地处郑州最早的商业区域中心地带,加之郑州在历史有着浓厚的“商城”的称誉,随之在街中心地带出现一组系列雕塑作品:《小吃》《钟表匠》等,让人留连忘返,停足观望或合影纪念。
此时的雕塑艺术成了传播源放大镜的作用,自媒体时代人传人的自愿宣传,为郑州德化街赢得很高的知名度,到郑州必到郑州德化步行街,成为人们观光商业地。
四、 雕塑“名片”需要定期养护管理
雕塑是城市里一道无言的风景。有的反映了一个时代,有的讲述着一段历史,有的复刻了消失的风土人情。小雕塑也能成大风景,这或许正是雕塑艺术成为最有文化意义的城市名片效应所在。那些闻名世界的雕塑艺术作品,往往是雕塑艺术家们在作品内容、艺术定位、雕塑位置等方面的综合选择下起到城市名片效应的结果。
城市文化呼唤更多优秀雕塑作品,但是,缺失雕塑教育的城市公民可能也会将雕塑作品反转为抹黑城市文化的典型反面教材,更不会让公共雕塑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效应。譬如,郑州市区雕塑建设单位较多,管养单位也不少。园林局建设的归园林部门管,公园内的归公园管,郑东新区、高新区等区域则自行管理。
由于雕塑加工方式和材质的不同,出现破损后,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修复。而偌大数量的雕塑,管理起来却各自为战,管理水平不一,致使城市雕塑目前还不能得到有效的统一管养。雕塑的完整与净洁,不仅反映着一个城市的内涵和文明,也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和成熟。
雕塑教育是全民的教育,特别是城市管理者和政府领导层需要补上的一堂课,发现问题及时养护损坏的雕塑作品,定期对全市雕塑作品进行养护管理,真正让雕塑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先锋标杆,达到城市文化的真正得力名片。
参考文献
[1]王阳:《公共雕塑与城市的融合[J].设计》,2013(6):74-75.
[2]雷礼锡:《黑格尔神学美学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64.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0.
[4]周子强:《雕塑在城市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定位[U]》,美术大观,2009(2):116-117.
[5](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7.
[6]刘瑞朝:《雕塑“亮”了文明“暗”了[N]》,大河报,2015-06-12(A07).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冉冬怡
审核:王晓飞
本刊唯一投稿邮箱
whcydk@vip.163.com
欢迎来稿
政策传导、发展指导、投资引领
在这里,看文化产业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