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国家的运动健儿们,正在隔壁东京那里为祖国努力争金牌。
这本来是一件全国人民都跟着高兴的事,但总有一些人,会出来添堵。
这次出来添堵的,是鹅厂。
可能有人会问:鹅厂这回是不是在汉化老任的《东京2020奥运会》上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不是的,这次犯错的是鹅厂体育,他们在文字上,出了点bug.
①用词不当 腾讯官方道歉
这几天大家谈到最多的,应该就是在东京奥运体操男子个人全能比赛中,中国选手肖若腾莫名其妙丢掉的金牌。
肖若腾在单杠项目中,以一套质量颇高的动作完成了比赛,但意外被罚0.3分,仅拿到了14.066分。肖若腾对自己的分数提出申诉,但未获得改判。
好,不改判就不改判吧,我们就值当裁判的评判标准很严格。
但是这套标准用在“东道主”选手身上,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日本队19岁的小将桥本大辉在跳马的比赛中有一条腿直接踩出了界外,可就是这样的表现,他依然是得到了14.7分的高分。
对东道主选手就特殊照顾,对其他选手就吹毛求疵?这就是奥林匹克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大家都看得出来,肖若腾的这块金牌,是被“偷”走的。
大部分媒体,都能正确的看待这件事。
但有的不是,比如后来被大家冲的腾讯体育,直接给所有用户推送了这么一个快讯标题:
“体操-肖若腾不敌日本19岁天才摘银”
不敌?我们的选手“不敌”对手才摘的银?
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觉得这个金牌他们拿的理所应当吧。
这个“不敌”,就用的很有“零”性
最后,在网友的强烈不满下,腾讯体育官方发布了致歉声明称:在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后,腾讯体育发布文章用词不当。我们在此诚挚致歉,后续我们将严格把关,加强管理。
但要我说啊,腾讯体育这波是真的不行,人家友商的“AI记者”都表现的比你给力
②AI记者写新闻 一天能写30多
16年里约奥运会,今日某条的 AI 记者“张小明”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他可以做到最快在比赛结果出来后两秒内,就推送报道。
张小明不仅快,还特别勤劳,整个奥运会期间,他撰写了超过 200 篇赛事简讯。
至于稿子的质量如何,你们直接看吧。
还不错啊,对于一篇消息稿来说,合格了。
奥运AI小记者张小明由今日某条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计算所联合自主研发,它通过对接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平均每天产出30-40篇稿件,以短讯为主。
AI机器人张小明可以通过两种文本生成技术产出新闻:一是针对数据库中表格数据和知识库生成自然语言的比赛结果报道,即简讯;二是利用体育比赛文字直播精炼合成比赛过程的总结报道,即资讯。
无独有偶,同样是里约奥运会期间,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也推出了一个 AI 记者叫 Heliograf。
专门在蓝色小鸟平台上发布快讯。
张小明和 Heliograf 作为 AI 系统,它们只需要抓取赛场结果,就能编写出一篇简短、通顺、信息量丰富的稿子。
虽然这些稿子基本没啥难度,但依然很有价值。
因为对于某些新闻(特别是体育赛事新闻),最重要的就是“快”。
在没有事先准备的前提下,我相信没有人类能干得过他们吧。
③听障人士也能听懂奥运 AI科技的魅力不止于此
大家有目共睹,这届奥运会的各种奇葩事,都给全世界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
过于“阴间”的开幕式,
过于“性价比”的奥运村,
过于“挑战人类极限”的比赛环境,
已经过于“人文关怀”的东道主优势,
但至少是被官方钦定的,最数字化的一届奥运会。
也正是在这种数字化的帮助下,中国7200万位听障者,终于在这届奥运会上,“听”懂了解说
在以往,由于电视直播节目缺少字幕,他们无法和健听人一样,随时收听现场解说和赛况。
不过,在今年的奥运会转播上,通过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的字幕辅具,听障者在电视机前实时收看奥运比赛的同时,可以看到实时字幕。
而阿里巴巴达摩院,正是以研究AI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在这次的同步实时字幕的开发上面,也运用了到了不少如语音识别,神经网络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
科技,真美好啊。
其实无论是“AI记者”自动生成快讯,还是实时字幕助听障人士听懂奥运,人工智能的崛起,都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预见,未来将是数字化的社会,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将把握这个社会的主旋律。
所以,我们假设20年后,各位祖国的花朵都已长大成人,那他们要以什么一技之长成为栋梁之才呢?
编程吧,这个最稳。
至少比写腾讯体育新闻标题的小编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