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广州,从晚清至今,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年宵花市,繁花似锦,热闹非凡。广州府的花卉产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一切都源于一种植物:素馨。这是一种被很多现代人遗忘的植物,正是因为它,才形成了广州府最早的花卉种植,和花市交易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素馨最早记载于,西晋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中,说:“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於南海,南人爱其芳香,竞植之。这里说的耶悉茗花,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指的就是素馨。素馨花由西亚传至华南,虽然跋涉千里移植,但生长习性如故,花香清雅宜人,尤其受当时的广府人所钟爱。宋徽宗时期,素馨被列入皇家园林的“艮岳八芳”之一。宋代吴曾说“因以白而香,故易其名“从此耶悉茗改为了,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素馨素馨之所以能在广府发扬光大,因为自汉代起,广府人就喜欢用素馨与茉莉,盘绕在发髻,称为“花梳”。最重要的是,素馨可以制作成香薰,说“怀之辟暑,吸之清肺”。还有驱除恶气、消除肿毒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适合湿热、瘴疠比较严重的岭南地区。素馨鲜花可以配戴,还被制成香料销往全国。大量的市场需求,素馨种植也由此展开,素馨贸易的繁荣,又带动了广府花市的兴起。成为了广府的一大产业。在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里记载到:“(广州府)西十七里有花田,平畴弥望,皆种素馨。从汉代引种到清中期,素馨一直作为广府花卉的“花王”。到了清后期,茉莉花的价值被充分开发,渐渐取代了素馨。素馨,造就了广府花卉产业的繁华,也随着历史的前进,悄然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