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洪水淹到了我的秘密小屋——地下室的门外,这可怎么办?我没有水管,只有一双手。慌张中,我瞅见了地下室的地道,那里有通往外界的路,现在也许可以用来泄洪。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门开了一道缝,让脏污的洪水喷了进来,再从地道流出去。

好不容易泄洪完毕,地道入口处留了大片水渍,我急忙用手擦拭,视线却忍不住去瞧地道里的污水……要排空这些污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地道也很老旧了,重建的费用比较高吧,但总是得重建的。

“哎,你别碰水!”一转头,我猛地发现孩子正试图碰水渍,急忙制止他……梦醒了,面包超人的床单映出一室温馨静谧的粉红。孩子睡得正熟,睡了三个小时的他几乎没有挪动身子。他肉嘟嘟的小脸朝向床外,下巴处枕着毛巾,双手又把毛巾搂住,白皙的小脚分开着,一动不动。我摸了摸他的小脚,微凉。他还是没有动。不远处传来孩子他爸轻微的鼾声。

原来,我只是做了一个梦。在这个安宁的小天地里,没有洪水,没有惊慌,也没有年久失修的地道。

不得不说,前些天的郑州暴雨令我颇受震撼。我在关注事情经过与进展之余,收获了很多感动,也思考了一件事,我该如何走过三十岁以后的岁月。

  三十岁之前,从来不想三十岁之后

在郑州暴雨里,地铁5号线承载了太多的惊惶与悲伤。视频里的乘客们安静地站在污水中。地铁门外是汹涌至头顶的污水,门内是同样不断上涨的污水,从脚底到脚踝,从小腿到腰,从肩膀到下巴……他们并不是旁人眼里的没有自救,而是难以自救。四处都是污水,从哪里才能逃脱?尤其对于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乘客而言,嘴巴都在水面之下,除了污水的冰冷,只剩无言的窒息。

后来,有12个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20岁的女大学生、28岁的都市白领、35岁的年轻母亲和51岁的家庭主妇……他们鲜活的生命因一场特大暴雨戛然而止,再也不能继续成长。

那些女性原本拥有更多的可能。2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28岁,人生正是美好。35岁,人生开始收获。51岁,人生硕果累累,却远远没有结束。

想想自己,我好像在三十岁之前,从来不想三十岁之后。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三十岁都是个分水岭。或许更早。从二十五岁起,医学就定义女性的身体状态从巅峰开始下坡,众多社会人更是出言犀利:“女人三十豆腐渣”。于是,一堆商家向二十出头的妙龄女性力荐护肤保养品,还表示越早护肤,效果越好。而在婚姻市场上,二十五岁以后的女性就十分焦虑,三十岁之后的几乎只能配二婚男或离异男。

我眼里的三十岁之后曾来自妈妈和姑姑们。妈妈的生活就是家庭——单位两点一线,中间夹杂着每天买菜做饭洗衣带孩子,时不时到姑姑家串门打牌……码牌,出牌,推牌,洗牌,哗啦啦……不大的方形牌桌承载了姑姑们无数喜怒哀乐和逐渐老去的岁月。我压根就不懂什么是胡了、七对、超豪华。也许小小的图案融合了精妙的推理、计算与突如其来的运气,千变万化,魔力无穷,迷得她们能够废寝忘食、全然忘我。

其他女人的三十岁之后,不是一脸倦意地唠唠叨叨做家务带孩子,就是三三两两围坐一块儿,边嗑瓜子边扯家长里短。谁离婚了,谁二婚了,谁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孩子打架了……八卦就像大鱼大肉,吃着刺激,却也油腻,还是不及米饭小菜吃得长久和健康。

我偶尔听听八卦,却不愿意步入这样的三十岁,一边不得不承受岁月无情的杀猪刀,一边必须扛起兼顾家庭与事业的重担。没有家庭会被社会诘难,“女人不结婚做什么?”、“以后老了就后悔了”、“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没有事业会被家人看轻,“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不比上班轻松?”、“待在家里,也不挣钱”、“在家整天无所事事”……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总在催促女人结婚生子,也总是逼迫女人家庭事业两手抓,最好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当长辈们催促女人生二胎、三胎的时候,许多女人还在为柴米油盐奔波,为五斗米折腰,就算好不容易躺在床上准备卸下一身疲惫,也要想想第二天的工作,以及怎么搞好人际关系。

有网友问:“婚姻究竟带给女人什么?”

答案是房子、车子或者户口?是年复一年的重担,还是加速老去的身心?是来自伴侣的照顾,还是养儿防老的未来?

不能否认,有的女人确实通过婚姻实现了人生三级跳。但是,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依然是想想存款账户,班还是得上。

也许大多数人逃避的不是三十岁,而是三十岁之后的被轻视,被束缚,被困名为“责任”、“义务”、“奉献”、“为母则刚”、“为了孩子”的笼子里默默老去。她们也曾经年轻过,也曾经满身青春活力,可一旦步入三十岁,走入了家庭,工作之外的她们,除了生儿育女、照顾家庭,便无所事事,青春岁月里的梦想也被万千琐事磨去光芒。

没有梦想的她们,还能做什么?打牌?闲聊?织毛衣?跳广场舞?大约有件事做就可以打发越来越孤寂无聊的岁月。什么都在老去,什么都在离开,城市日新月异,人们来来去去,留下的家长里短也足够嚼上一阵子。

  三十岁之后,试着慢点老去

面对年龄,我无能为力。是的,我终于还是步入了三十岁——脸上的胶原蛋白逐渐流失,带走了婴儿肥,精力也有点不济,一旦累了就必须休息好半天才能缓过来……摆在面前的有这么两条路,也是大多数人走的两条路:一条是自叹自怜,就这么算了,另一条是拼命挽留,求助化妆或医美。

我希望能找到新的启发,但无论是书本还是影视剧对此都有些无力。从当年火爆的电视剧《渴望》到如今备受争议的电视剧《南辕北辙》,从忍辱负重、善良贤惠的贤妻良母到漂亮、直爽、一身范儿的大飒蜜,无不是男性视角下的美好女性。她们再怎么美好,都难以与容貌、婚姻、家庭分离。就连舒婷著名的《致橡树》,也是女性对男女平等、相互扶持的呼唤,“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当然,世界上从来不乏优秀女性,最初的便是从小学就熟知的居里夫人这样仿佛天生开挂的科学家,然而对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那类优秀女性实在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智商的差距已经超过马里亚纳海沟,我还是仰望一下就好,不要奢望。

后来,马浚伟的故事倒是让我获得了一些启发,人原来可以拥有“永不止步的人生”。马浚伟因出演港剧《鹿鼎记》里的“小玄子”一炮而红,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原来出身贫寒,父母一共生有五个子女,母亲还在他6岁的时候患上癌症。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从14岁开始就在雪糕店兼职,在图书馆当过管理员,还做过焊工、木工。虽然他品学兼优,但是家境实在困难,只好高中毕业就当销售员。

由于他喜欢唱歌,因此边工作边参加唱歌比赛,却一连参加44次比赛都颗粒无收,最后一次才因为获得冠军而成为一名歌手。可在一年后,他又因公司宣传方向失误而成为公司的弃子。

陈慧珊也经历过人生低谷。她本来想成为一名舞蹈家,可因为背脊和盆骨多次受伤而被迫终止;从美国波士顿大学传理系毕业,却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在一家电视台新闻制作部当助理编导。虽然这是电视台最低级的职位,但她还是工作了五年。然后,她回到香港,花了一年时间四处寻找帮手,自己当主播拍了一段试片。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当年的马浚伟与陈慧珊何曾想过自己后来的走红?他们各有各的低谷,只是他们没有在低谷里徘徊,而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或者说,打好一手烂牌。将过去的苦难、付出、收获统统化为铺向目标的路,稳步前进,乐观从容,不骄不躁,就算每天只能前进一点点,也是好的。

于是,当幸运来敲门,他们迅速把握机会,一个成就了儒雅、睿智的小玄子,另一个成就了干练独立、柔中带刚的高知女性,并双双名利双收。更难得的是,他们始终保持清醒,没有沉迷于成功,没有沉迷于浮华,而是继续前行,精彩演绎了自己的三十岁之后。

陈慧珊41岁重返校园读硕士,又因为成绩太好破格被教育系录取继续修读博士。虽然后来丈夫破产,但她没有泄气,而是继续拍剧,做英文老师,并从事幕后工作,现在还在筹备电影。

马浚伟成名之后,本来事业好转,却又因为TVB内斗而拿不到好的角色和番位。雪上加霜的是,母亲去世,妹妹癌症,二姐妊娠中毒,刚出生的外甥需要做手术,导致他患上抑郁症,甚至想要自杀。即使如此,他一边抗击抑郁症,一边积极拍剧,再获TVB与观众肯定。

令人钦佩的是,喜欢喝咖啡的他考取了SCA咖啡师执照,并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咖啡品牌,也因为常常打羽毛球,他报名参加了全球华人杯羽毛球赛。2013年,他和家人合伙成立教育培训机构。同时,他拥有做演艺剧目的公司,自己跨界做了导演和编剧,推出了多部话剧。他还构思、监制了与民生问题相关的电视节目《同理·继续走》,为弱势群体发声,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弘扬正能量。

2018年,47岁的马浚伟入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如今,马浚伟已顺利毕业,又报考了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两年的课程,计划毕业之后做义诊。

这样的三十岁之后令人羡慕,也令人畏惧。多少人的三十岁之后,已是上有老下有小,许多事也是身不由己,不敢休息,不敢失业,怕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怕成为生锈的螺丝钉。于是,台上的女星们硬撑着大跳《无价之姐》,台下的普通女性无可奈何地接受996、007,聪明点的就考公或者进烟厂,享受“每天工作五小时,三节奖金大几万”的幸福生活。想当“时间管理大师”,可能性几乎为零。下班回家就想“躺尸”,哪儿还去想管理啥时间?能早点休息就不错了。

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试着慢点老去,在工作间隙里做点喜欢的事情,比如在袅袅弥散的面包香气中感受美味的幸福;在骑行而起的疾风里感受四季变幻的魅力:尽情拥抱碧波,再来一个鸡腿、一杯可乐,炎炎夏日的苦恼就慢慢消失了……我感受到了三十岁之前从未有过的快乐,连带这漫长平淡的岁月也在微微发光。

普通的自己没有宏图大志,没有深谋远虑,只是一点点耕耘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一点点走向不起眼的小目标,然后有了一点点收获。这就差不多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