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栏欲言
武汉的房票时代即将开启。
凭房票购房,有效期60天。
01
票证,并不遥远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曾长期处于票证年代。在物资匮乏年代(供给不足),通过票证将物资进行尽量公平的分配,有利于社会稳定。
代价就是票证会压制通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通货压制会限制商品经济的展开(损失效率)。
但建国之初在人民币使用范围较为狭窄(大面积使用票证,可以用人民币直接交易的东西较少),商品经济也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其实也没多少效率可供损失,票证经济后果是比较小的。
利弊权衡,票证时代有其历史意义。
1978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物资匮乏问题逐渐解决,需求限制已经不再必需,已经具备条件以人民币作为统一的交易媒介。
相反,人民币和票证(票证具有部分交易媒介特征,即通货特征)同时存在造成了物价上的双轨制,随之物价出现了一些问题。
中国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1993年结束了票据时代,进入通货统一时代。
只有通货统一,才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展开。随之中国经济效率迅速提高。1993年至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商品经济的兴旺年代。
无论是物种进化还是文明(制度)进化,进化动力从来都是针对环境变化去适应环境,解决问题。
进化是个解决问题的试错过程,效率与公平只是解决问题(通常是解决方向正确时)的某种后果。
02
也可皆无
任何问题都总是会向最弱的一环身上积累。只有当最弱的一环最终不堪重负时,对于链条整体崩断的担心才能让最弱环节得到加倍重视。
为了解决最弱一环的问题,监管(或改革)或会明显增多。
监管增多能解决问题吗?监管增多能改变问题的结局吗?
是否也有一种可能,管的越多,论证决策的专家需要越多,养专家的钱越多?管的越多,需要补贴的行业越多,骗补贴的反倒越多?
专家如果能解决问题,还需要什么论证决策?让专家直接开干多好。补贴如果能直接确认出正确方向,市场试错还有必要吗?
监管越多,财政预算会不会需要越多?财政的钱哪来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以监管解决最弱环节的问题时,会不会加深问题向最弱环节集中?
解决问题时,也可能既会丧失效率,又会丧失公平。
03
房票一出,房价稳了?
房价涨当然是影响生孩子的一大原因,从风险转嫁来解读:
1) 高房价本身就是问题,是问题当然容易被转嫁给最弱的一环,最弱的一环为了拒绝收割,减少生孩子,房价就是避孕套。
2) 但房价跌呢?带崩经济难道不是问题?经济下跌难道不会被转嫁给最弱的一环?难道不会影响生孩子?
涨跌都会影响生孩子,房价既不能涨也不能跌。
房票控制房价上涨和不准低价卖房,同时存在。
房价稳了?
一个很清晰的事实就是,票证肯定会限制需求,会削弱通货(降低媒介作用而减弱法币信用),不统一的通货会挤压商品经济的展开。以票证解决问题,会不会本身就是问题?
就居住需求来说,房子供给早已过剩。2017年朱云来就讲过,中国多盖了3亿人的房子,现在又是五年过去了,造房如栽葱一直在继续。房子之所以一直没跌,无非就是投机需求的支撑。印钞暴增导致的房产投机(保值)需求持续增多,地产政府土地依赖严重,也很难无视后果去彻底的挤出房产投机需求。
武汉房票重锤暴击,或许真的会大量挤出房产投机需求?没有了投机需求,对于一个供给过剩的市场来说,会发生什么?
票证,似乎是解决供给不足的法宝,而不是解决供给过剩的法宝。
这会不会成为压垮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新时代?
费雪恒等式,MV=PQ。M,货币量;V货币流速;P价格;Q数量;
更细致点,M*V=房P1Q1+消费P2Q2+大宗商品P3Q3+……
印钞还在继续,方程式左边MV还在增长,这理所当然会影响方程式右边,但右边哪项可以接受增长?
1) 从房价的P1来说,二手房政府定价正在泛化。从Q1来说,武汉房票限制投机性需求。房P1Q1趋降;
2) 那么接受通胀加速?显然是要维持通胀稳定,P2Q2求稳。
3) 那么接受大宗上涨?商品金属,发改委投放国储打压;化肥,发改委约谈提醒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宗商品P2Q2求降!
既要让恒等式左边继续上升,又要让恒等式右边或稳或降,如何实现?
在恒等式右边进行越来越广泛的政府定价?
武汉房票,开启新时代?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