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大施】图文游记第11期

Hello,我是大施(本名施华栋),正开着一辆格鲁吉亚牌照的二手车,走在环游世界的路上。目前图文和视频游记正在各大平台连载播出,搜索“行游大施”就能找到我,等你来哦~~

上一期说到,进入格鲁吉亚的第10天,我来到了格鲁吉亚最早的首都——姆茨赫塔,参观了神奇的生命之柱大教堂。今天咱们聊聊老城里有趣的食物。

生命之柱大教堂

有趣的土特产

从教堂里出来,城里的商贩也陆续开门营业了,正好可以看看这边有啥土特产品。

姆茨赫塔老城的集市

这里的摊点都是小巧的木屋,里面放着花花绿绿的商品,主要是彩色陶器、葡萄酒、蜂蜜和印着当地风景的磁力贴。

由于地处山区,所以这里的木器远近闻名,刀板和木质乐器是最常见的商品。

奇葩“香肠”!

逛了没多会儿,我就发现很多商铺都在售卖一种类似“大香肠”的东西。说是香肠吧,它却是一节一节的,底部还拖着个长长的“尾巴”,颜色还各不相同。怀着好奇心,我来到一个商家前面一探究竟。

遗憾的是,店主夫妇完全听不懂英语,比手画脚又说不明白。情急之下,男主人干脆切下一角,示意我放到嘴里尝一尝。

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发现里面居然是有籽的,难道这会是一种植物吗?

再咬上一口,牙缝里居然缠进了一根棉线!拉出来一看,才发现整根“香肠”从上到下都是被这种棉线穿起来的,非常像古时候制作蜡烛的方法。而且从味道上说,也的确“味同嚼蜡”,除了有一点淡淡的果香和甜味之外,其余感受就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硬!

“香肠”其实叫“楚切拉”

虽然不喜欢吃,但我还是决定买一根留作纪念,价格倒也不贵,小的2拉里(5人民币),大的3拉里(7.5人民币),你猜我买的这根是大是小?

正往前走,忽然过来个揽客的的士司机,我正好向他询问一下“香肠”的来历。原来,这是格鲁吉亚的传统小吃,名叫“楚切拉”,它是用线绳把坚果穿在一起,然后放进加了果汁的面糊里进行挂浆,再经过晾晒风干以后制成的。大家以后来格鲁吉亚可以亲自尝尝,吃起来有点像白薯干,最奇葩的是一边吃还要一边从嘴里把线绳拽出来,感觉特别像在吃蜡烛。

享誉欧洲的“格鲁吉亚菜”

格鲁吉亚这个弹丸小国虽说在国际上没什么存在感,但要说到吃,无论在俄罗斯还是欧洲各国,格鲁吉亚菜都是有口皆碑,价格也比一般饭店要贵一些。原因很简单,格鲁吉亚菜的做法和中国菜有几分相似,很多都是类似“铁板烧”或者“砂锅”一类的,无论是汤汁还是酱料都很美味,比起西方世界简单粗暴的汉堡和炸鱼薯条来,格鲁吉亚菜简直就是“精致”和“高档”的代名词。

小饭馆里的大惊喜

当我走进路边一家小饭店,准备随便吃点东西时,没想到又有了惊喜的发现。这家不起眼的小饭馆其实是一间半地下室,里面透着古老的氛围。

饭店的主人告诉我,这个建筑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是储藏白葡萄酒的酒窖,直到25年前才被改造成了餐厅。

虽然只是一家小店,但各个角落的装潢都精致考究,一点都不马虎。

菜单上的价格也不贵,一份汤6拉里(15人民币),一份主菜不到10拉里(25人民币),总体算下来,吃一顿饭有60多块钱人民币就足够了。

出人意料的格鲁吉亚包子

菜单的首页有一道当地特色菜,我虽然看不懂是啥,但好在价格不贵,于是随手点了一个。端上来一看我才发现,竟然是——包子!

我从来不知道国外还有包子,这太新奇了!粗一看,你会感觉这包子长得很像一头大蒜或者蘑菇,有几分可爱。可细一看你就会发现它的弊端——上边面太多,一口咬不着馅;底部面太薄,很容易破掉。

废话不多说,我咬一口给大家看看。

一口咬下去,汤就窜出来,原来里面有点类似灌汤包的感觉。肉馅吃起来挺鲜,就是有点淡(大施是北方人,口重~~)。面不均匀的问题也很明显,吃底部的时候感觉在吃饺子,皮儿薄馅儿大一咬满嘴流油,可吃到最后就只剩下干巴巴的面疙瘩了,让人顿时没了兴趣。由于饭量有限,大施也只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所以结账离开的时候,给人家留下了一盘整整齐齐的……面疙瘩。

我的视频版游记更精彩,快来看看吧(各大平台都能搜到):

月收入110美元生活怎么样?大施环球旅行,探访格鲁吉亚老城生活

格鲁吉亚穷人:再穷也得优雅,大施环球旅行,探秘旱桥旧货市场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无数人中学时代的回忆,如今却变成了这样

课文里说的是真的吗?中国小伙走世界,寻找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自驾环球|格鲁吉亚前书记,独自坚守信仰30年,原因令人心酸!

作者简介

大施,本名施华栋,科研单位高级工程师。2016年辞职,一个人,七大洲,1500天环球旅行,将“乘风赶朝暮”的行游生活作为送给自己的青春纪念。曾任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嘉宾,《远方不远》系列旅行纪录片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