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了该年度的增选名单,其中赫然出现了两个中国人的名字,一个是张启发,一个叫李爱珍。这两位科学家不但是华人,更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他们均拥有中国国籍,也都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

中国人居然成为了美国院士,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这件事,就连当事人之一的李爱珍也一头雾水。

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却成为了美国院士

李爱珍是福建人,出生于1935年,现在已经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几十年来,她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单位工作。李爱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半导体,这与当下发达的信息社会高度相关,她不仅仅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人物,即便放眼国际,也是该领域的一位大咖,所以才会成为美国的外籍院士。

事实上,她早年曾多次申请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可惜4次申请,4次被拒。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为什么李爱珍无法当选中国的院士,却能成为美国的院士呢?这是有原因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虽然带有“国家”两个字,实际上跟美国政府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它成立于1863年,由美国科学界自发组织,院士称号仅仅带有“荣誉性质”。

反观中国的科学院就不一样了,它是正儿八经的官方机构,是有行政级别的,普通院士享受副部级的待遇,个别院士甚至更高。

正因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并非官方机构,它的选拔标准也比较宽松,只要有科学家推荐即可参选,最终结果取决于得票高低。李爱珍就是这么被选上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进入了美国院士的初选名单,更不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推荐的她。

与之不同的是,中科院的院士选拔标准比较严格,首先是至少需要两名推荐人,而且原则上需要年龄在65岁以下。李爱珍虽然在中科院工作多年,却因为勤于工作而忽略了社交,早年申请院士的时候,甚至都找不到两位科学家来推荐自己。后来她虽然找齐了推荐人,却又因为年龄太大而落选。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李爱珍4次申请院士被拒还跟她的研究项目有关,她研究的是半导体,偏应用,而中科院则是偏理论研究的。所以曾有人建议她申请工程院的院士,工程院也对她发出了邀请,但李爱珍拒绝了,她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工程院工作的,她不应该去占用如此宝贵的工程院院士名额。

40岁“留学”美国,学成后毅然回国

李爱珍很早就在物理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可惜在她年轻的时候,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几乎中断,导致她的学术道路阻碍重重。科学家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没有交流,就好比闭门造车,是很难搞出成果的。

好在改革开放后,李爱珍得到了一次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借着这个机会,她申请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半导体研究室的工作名额,这让她得以接触当时半导体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美国人怎么会轻易地让一位中国人接触最前沿科技呢?这个说起来还有些讽刺。事实上,当时申请这个实验室的中国学者不止李爱珍一个,其他人都被刷下去了,唯有李爱珍被选上。原因很简单,美国人认为李爱珍已经是个40多岁的妇女了,能不能学会都很难说,就算让她学会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然而美国人的如意算盘打破了,李爱珍虽然是女流之辈,却是半导体领域的天才。她很快掌握了所有的前沿技术,这让美国同僚们大跌眼镜。更让美国人后悔的是,学成以后,她没有像那个年代的许多访问学者一样留在美国发展,而是毅然回国。

回到中国后,李爱珍创办了中科院下属的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这是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接下来的时间里,李爱珍做出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半导体人才,凭一己之力把我国的半导体行业推到了世界前列。

2007年当选为美国院士后,李爱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有媒体问她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移民美国,李爱珍听完后当场表态:我是中国人,就应该为中国作贡献,我很感激国家对我的培养!

没能成为中国院士的李爱珍,心中一直对祖国充满着敬和爱。她说出的那番话,更是让咱们每一位中国人动容。如果所有的中国科学家都像李爱珍院士这样,我国的科学何愁得不到发展?李爱珍虽然没能评上中科院院士,她的形象,却依然高大,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位楷模!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