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代人冯梦龙,著有一本处世奇书《智囊》,收录有一个故事,说明代名将定襄侯郭登智勇双全,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而且郭登还做了很多的精巧战场器械,如“飞天纲、搅地龙”等装置,无论是攻城还是防御,这都是实打实的利器。深挖壕沟再盖上支撑,兵马走上去如履平地,但是等敌军进入,可暗中操作一番,就能将盖板落下,使敌军全部陷在壕沟中,受到《智囊》的盛赞。公元1449年,明军这攻伐瓦剌失败,酿成国耻“土木堡之变”,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民族英雌于谦力挽狂澜,成为历来被世人称道,和历史铭记的大英雄。然而郭登虽然不如与于少保名气响,但他与“土木堡兵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身名门投军开启传奇人生

郭登出身名门,他的爷爷是明代大将武定侯郭英,史载郭登“幼英敏,博闻强记......明世武臣无及者”,夸赞郭登是一位智勇兼备、文武双全的明朝精英。明英宗正统六年,郭登加入兵部尚书王骥征讨麓川的队伍,王骥慧眼识英雄,让郭登分兵经营临安,郭登安抚当地百姓,协调各大酋长,将朝廷的声威在当地扩大,加强了对临安的控制权,郭登因此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踏上了一代名将的传奇道路。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借着明朝降低马价,引发的贡使事件,带领数万大军,兵分四路向辽东、大同、甘肃、宣府进犯。其中也先亲自带领主力攻击大同,史载“塞外城堡,所至皆陷”,也先所向无敌,拔除了大同在外的所有防御城堡。

英宗班师回朝王振出馊主意

大同前线溃败的消息传到京师,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不顾群臣的劝阻,铁了心要御驾亲征,与也先正面刚。当时郭登奉命护驾从征,明军从居庸关出发,一路经过怀来、宣府到阳和,见到的场景都是“伏尸遍野,众益寒心”,无数明朝百姓死在了瓦剌的铁蹄之下。八月初一英宗率军抵达大同,升郭登为都督佥事。当时也先为了诱使明军深入,主动向北后撤,王振这个狗头军师想要趁机北进,当然是正中也先下怀。第二天王振的狗腿子郭敬,将前线惨败的消息回报指挥部,并说上了也先的恶当。于是英宗决定班师回朝,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命广宁伯刘安为总兵,都督佥事郭登为参将,一同镇守大同。王振当时 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为了显摆他让英宗驾幸自己的家乡蔚州。

愚蠢的王振酿成土木堡之变

英宗十分宠幸王振,就允许了这个请求,其实这条道路刚开始并没错,然而兵行四十里后,王振唯恐大军践踏自家的庄稼,想要折东而行,向着宣府迂回前进。郭登听闻消息,觉得如此改道有很大的危险,他向随行的大学士张益和曹鼐献言,说从紫荆关回京才是稳妥之策。王振拒绝了这个建议,反而取道白登、怀安、北河岭,直到八月份才到达宣府,这时候瓦剌军队,利用明军绕道费时的机会追了上来。明军难以抵挡瓦剌的铁骑,一路溃败奔逃,终于在八月十五日遭到惨败,50万大军全军覆没,几十位文武大臣国家栋梁因此陪葬,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毫无疑问酿成惨剧的罪魁祸首是王振,他回军的错误路线选择,是造成了俘臣死兵亡的直接因素。

两条回军路线的具体情况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当时以大同为方向的回军路线,主要有东北与东南方向的两条路。如果是东北方向,就是走阳和、怀安、宣府、怀来到达居庸关,而后回到京师,这也是明军当时所选择的路线。东南方向是走阳原、蔚州、飞狐岭、广昌到达易县,最终回到京师,这是郭登的建议路线。根据当时明军与瓦剌的时间地理因素来看,走东南路线比东北路线更便捷也更安全,且有天险可以,易守难攻,不便瓦剌骑兵的追击。再看军情分析,八月初明军抵达大同,瓦剌诱敌深入主动北撤,如果明军从东南道路回京,便可以避开瓦剌的锋芒,又能赢得更多的时间。而走东北方向,则直接朝瓦剌的脸怼了上去。作为前线副指挥的郭登,知己知彼及时提出入紫荆关的正确建议,然而王振专横自是,终于铸成了恶果,他本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凭侍

郭登从外围配合于谦保卫京师

土木堡惨败后朝野震惊,瓦剌俘虏了英宗,不仅在军事上取胜,在政治上也占据了优势,借此步步逼迫明朝。在于谦为首的主战派的运筹下,他们拥立景泰帝,调兵遣将安抚民心,终于挫败了也先夺取明朝京师的图谋。在此期间郭登频繁出动,采取了响应的措施,从外围有力配合了于谦保卫京师的行动。事变之后瓦剌将英宗押到大同城下,要求郭登开门投降,但郭登恪尽职守闭门不出。英宗还派人骂郭登无情,然而郭登说自己奉命守城,其他的一概不知,不敢擅自开门。随后郭登积极备战,挫败了瓦剌多次攻城阴谋,保住了大同这一座孤城。九月初六景泰帝即位,升任郭登为都督同知、大同副总兵,此时刘安贪图军功,擅自离开大同前往京师,说英宗已经封自己为侯,结果受到了群臣的弹劾,郭登因此总领大同军务。

居安思危加强防御防患于未然

接着也先想长驱直入直取京师,在内鬼喜宁的带领下,瓦剌把英宗押到大同城,说要把英宗放回明朝,以此骗开城门。郭登严阵以待,直接回答说我们已经有新皇帝了,这个淘汰品你们自己留着玩吧,也先很气愤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绕开大同南进。郭登急忙奏报朝廷瓦剌入侵,并计划召集部队从雁门关支援内地,不过没等到他去支援,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已经将瓦剌打退,但郭登的忠勇和智谋,在此时也凸显无疑,因此明廷嘉奖郭登,拔擢其为右都督。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让很多明朝官员产生轻敌思想,都督顾兴祖甚至想一直赖在京师享福,不肯受命镇守边关。而于谦、郭登等有识之士,居安思危吸取教训,继续整饬兵备防患于未然。正统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于谦奏请选拔边将,夸奖大同唯有郭登才能镇守,郭登更是不断向朝廷进言,建议加强防备。

郭登接手烂摊子孤城大同

在瓦剌退出塞外后,郭登上书说寇贼虽回,但离边境并不太远,等到黄河解冻青草复生,他们还会入侵京师,所以必须要加强战备。他针对京兵新募的状况,献上了许多防守方略,明廷采纳了郭登的建议,在京师到保定、紫荆关一带加强了防御。景泰元年,也先又想拿英宗做人肉盾牌,骗开大同城门,而这次郭登主动出击,带兵前去迎驾,也先见势不妙,赶紧带着英宗退去,从此以后也先再也不敢以奉还英宗的名义,来大同讹诈了。大同是连接宣府、并州的交通要塞,北接沙漠西界黄河,是保卫京师的重要屏障,土木堡之变后,大同便是烽火不息。郭登刚到大同之时,大批军士损伤人心不安,城内的马也仅有百余匹,沿边的城堡也大多毁于战火,大同成了一座孤城。

研究对付骑兵的新式利器

郭登受命于败军之际,修缮城池招兵买马,重振城内军民的信心,还表示自己一定会与大同共存亡,在他的感召之下,大同守军士气得以恢复。另外就是《智囊》中所说,郭登还研究出了大量的新式武器,“搅地龙”是盖在深沟上的装置,敌人深入其中就发动机关,敌方便相互撞击顷刻皆陷。他还发明了叫“偏厢车”与“四轮车”的新式兵车,在作战时装上火器,排列出阵型,能守能攻非常有战斗力,如果瓦剌的骑兵想逃跑,还能用车中的石炮轰击。这种石头炮,射程能达到500米远,一发石弹下去,能砸死瓦剌数十骑兵。大家都知道骑兵的优势就是冲锋,所以郭登这种远程消耗打法,让瓦剌骑兵很是畏惧,再加上具有迷惑性的陷马坑,大同守军掌握了对付骑兵的利器。

抓住战机主动出击取得大捷

另外郭登还根据实际情况,施行了新的编制,五人为一伍,赏罚分明整体意识非常强,充分展现了郭登的杰出军事才能。针对来去飘忽的瓦剌骑兵,郭登派出精锐斥候侦查敌情,景泰元年正月,郭登侦查到瓦剌骑兵,从河北阳原一带入犯,他立即带领800精骑追击,带领人马疾驰至沙窝,杀了瓦剌骑兵一个措手不及,郭登身先士卒,亲自击毙了十几个瓦剌兵。瓦剌溃不成军疯狂逃跑,郭登一直追到了栲栳山,再收5个人头,这一战明军共俘虏瓦剌兵一百多人,马牛羊牲畜600多头,还有400多副盔甲弓箭。自从土木堡兵败之后,明军都是畏缩怯敌,郭登却以800骑兵追敌千里,大长了明军士气。在栲栳山大捷的鼓舞下,明朝边军斗志旺盛,其他地方的明将,也相继给予犯边的瓦剌骑兵以强有力的回击。

尾声

由于郭登的苦心经营,大同由原来的百余马匹的孤城,发展为有战马15000匹,数万精兵的边地重镇。土木堡兵变后,也先欲攻陷大同,从而进犯中原,但在郭登的镇守之下,他每一次都以损兵折将告终,有时甚至全军覆没。在于谦领导京城保卫战,和郭登镇守大同的节节胜利下,也先手中的英宗,变成了一文不值的鸡肋。于谦与郭登一内一外互相配合,挫败了瓦剌的阴谋,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的覆辙,因此可以说郭登是仅次于于谦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智囊》,《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