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该为这个帝国的衰亡负责。太多事,显现了这个帝国衰亡的征兆。广阔的大洋上曾经航行着一支无与伦比的强大舰队,遥远的内陆也曾经驰骋着强悍的明军骑兵。异族与卫所拱卫着的最后一个汉人帝国,在连年内乱与外敌入侵中陨落,只留下千古的深思。
商鞅变法,开万世中央集权之先河。秦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把神州大地凝结成一个整体。至明,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收复幽燕,再造中华帝国。
这本应该是个世界性帝国,中国人的海船比西方人的更早探索大洋,大明的人口加起来甚至超过欧洲的总和。就是这样一个帝国,却在蛮夷走向衰落的世纪被蛮夷打败,滑向万丈深渊。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悲惨的结局?崇祯皇帝说“诸臣误我。”,后人则说“文人误国。”这是一千七百多年来封建与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
军事上,历朝历代,边军过强,则割据一方,反抗中央。中央过强,则压制地方,招致外敌入侵。卫所在漫长的和平中腐化堕落,至于蛮夷犯边,竟无兵可战。
朝堂上,党争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大部分士大夫们高喊着绝不议和,却在清兵入关后跪地求饶。而真正为国之忠良,竟屡遭陷害。
经济上,偌大的帝国在末年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中,陕西等地的农民与驿卒纷纷揭竿而起,最终摧毁了大明。
这是帝国的宿命,明帝国注定会在17至18世纪灭亡。然而被满清征服却是偶然中的巧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望诸君牢记。
第一个问题,不该是明朝为什么走向了衰落,而是为什么西欧能崛起?不仅中国落后了,阿拉伯也落后了,还有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国家都落后了,为什么却唯独西方脱颖而出?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与君权神授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是大多数人对西欧中世纪的主观印象,从不洗澡,野蛮与淫乱更是深深印在了许多人的脑海中。(虽然这些印象大多数都是错的)然而,为什么这样的西方可以崛起?
《剑桥战争史》的观点是西方崛起的一大前提是军事上的总体优势。应该说,西方的军事技术,军事水平从来也没有比东方落后。自身的技术基础,善于学习东方先进的军事科技,长年的局部战争,林立的诸国使得西方军事不断进步。整体上的大致稳定,使得不至于出现十室九空,壮者死长平的惨剧,也保留了大量饱经战事的民兵与雇佣兵,积攒了军事经验。早在几千年前,腓尼基人和古希腊人就可以驾着船只巡游四黑,古罗马时期,罗马军团已经可以远渡重洋进行作战了,这些都为日后的航海与殖民打下了基础。
西方的军事优势
到了十字军东征时,来自法兰西与英格兰的骑士依靠夹枪冲锋,往往可以轻易击溃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大军。即使如伟大的一带雄主萨拉丁,也无法通过正面作战击败十字军部队。而东方只有古老的中国才可能在大多数时候与西方的军事水平一较高下。
十字军圣殿骑士
但是中国的军事水平与实力却非常不稳定。从来没有哪一个中原王朝能彻底解决和平给军队带来的腐蚀,也从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解决中央军队与地方军队的矛盾。边军过强,则割据一方,对抗中央。中央禁军久驻京城,则难免堕落腐化,招致外敌入侵。
明初所采取的卫所制,不啻于历史的倒退。类似的府兵制在唐中叶就已分崩离析,也许在立国之初,卫所的士兵还能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但年岁日久,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战斗的技艺便慢慢消亡。等到兵士的田地也被豪强富户所侵占,逃亡之风日盛,这样的军队便一点战斗力也没有了。作为立国柱石的军事衰落,帝国也会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另外, 西方人往往有比中国人更强的动力去开拓探险。即使哥伦布失败了,也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哥伦布扬帆起航。对财富的渴望刺激着西方人的内心,驱使着他们去开辟新的航线,怂恿着他们去面对海上的风浪。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东西方都兴建了恢宏的都市,商人与小贩在改良的道路上运送着自己的货物,金银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人们的内心。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在大明,情况则有所不同。除非生长于大城市,否则农民便被牢牢地束缚在了土地上,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够通过苦读改变命运。科举既给了底层人民以希望,又教导人们从商是卑贱的,这也与重农抑商的国策相符合。士大夫们耻于谈利,明面上的逐利行为往往招致非议,进一步打压了商业的发展。终明一朝,商业始终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大规模贸易往往只存在于几个大城市附近,而广大乡村的众多农民家庭仍在自给自足,全国市场始终没有被建立起来。全国市场既然得不到建立,大多数人只能把目光放到土地上,通过精耕细作来积累财富。
即使如此,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还是威胁到了农民的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自耕农由于天灾人祸把土地卖给地主从而成为佃农,赋税也越来越多地由他们承担。一旦农民再也无法生存下去,便只剩下揭竿而起这一条道路。
朝堂之上的官僚对此并非漠不关心,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难免让人畏手畏脚。大明的官场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也许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人私下里却家财万贯。偌大的帝国,当面临险境时才会发现国库早被蛀虫掏得一干二净。
大明的王爷在外敌入侵时曾经肩挑重任,换来的却是皇帝的猜忌与怀疑。他们挥霍着民脂民膏,彻彻底底地沦落成只知醉生梦死的废物,等到大厦将倾,只能引颈受戮。
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变为世人眼里的奇技淫巧。古代中国,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但从未有过系统的科学。等到蕃夷渡海而来,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
而西方,在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截断丝绸之路后,人们便把目光投向广袤的海洋。当宗教强加的镣铐被打碎后,西方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文艺复兴和殖民主义,各种各样的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哥伦布,达伽马与迪亚士争先恐后地踏上了未知之地,数不清的商船很快满载货物往返于各个港口。资本主义在血腥的杀戮与掠夺中很快完成了原始积累。曾经无比辉煌的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帝国在殖民者面前灰飞烟灭。到了十八世纪,英法为了土地与原材料,甚至能远渡重洋发起一场准世界大战。
西方对东方的军事优势也在这一时期飞速扩大,早年大明还能以自己的火器沾沾自喜,到了末年,则只能重金求购红夷大炮。我们自己毁掉了所向无敌的远洋舰队,在刘大夏的一把火后,大明水师从此沦为岸防舰队。
如果仅仅囿于中国视角,也许我们会把明朝的衰落归咎于党争或者是儒家思想,但实际这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通病。开国之时,朝廷分发土地给农民,轻徭薄赋,一片欣欣向荣。稍有战乱或是步入中后期,则农民逃亡,土地兼并。加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无论如何,大明王朝已经在17世纪走到了自己的尽头,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唯一的问题在于,凭借一系列的好运与正确的决策,最终夺得中原的竟是来自东北的满人。
清军入关
边疆民族:边疆民族,自古以来都被中原王朝视做心腹大患。匈奴人,鲜卑人,羌人诸民族弱则请服,强则入寇,甚至逐鹿中原。在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原的旗帜立国后,明朝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有众多蒙古人戍边卫国,比如著名的朵颜三卫与三千营骑兵。
而塞外的蒙古人,由于对漠北进行有效管控无异于天方夜谭,大明继续使用以夷制夷政策来对付边疆民族。一旦某一部落特别强大,便会招致明军的讨伐,从而维持一个相对平衡。明成祖朱棣在第二次北伐中重点打击瓦剌部就是看到了瓦剌部崛起的萌芽。
瓦剌,亦即林中百姓,他们的血统与突厥人而非蒙古人更相近。由于地处西北,瓦剌人得以免受大明的经济封锁而从中亚地区进口珍贵的马匹,从而拥有强大的重骑兵部队。
鞑靼太师阿鲁台在朱棣二度北伐后,趁此良机攻杀瓦剌首领马哈木,后又扶持马哈木之子脱欢对抗土尔扈特部部主太平。然而脱欢并没有忘记与阿鲁台的血海深仇,他凭借仇人的力量先是击败并且杀死了太平,接着又打败了太平之子,实力迅速膨胀起来。
瓦剌与鞑靼
此后在效忠鞑靼汗庭的旗号下,脱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报了杀父之仇,杀死了阿鲁台及阿鲁台扶持的阿台汗,高居汗庭太师之位。
也先继承其父脱欢遗志,一时仿佛再造成吉思汗的大一统之势,整个草原再次团结在同一个旗帜下。
也先
然而这种盛世只是表面上的盛世,也先的基本盘仍是瓦剌本部五十多万人口与三万军队,鞑靼人虽然表面上服从他的号令,实际上却心怀鬼胎。他也缺乏足够的农业人口,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战争,这点劣势将在也先于北京城下被击败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1446年,瓦剌进攻朵颜三卫,记载中“几歼三卫达子”,再加上此前靖难之役时朱棣裹挟北平诸卫南下,大明在塞外基本已经没有了任何防御力量。
随后也先兵峰直指女真诸部,尽收建州女真之民,又收伏了哈密卫与沙洲卫,多次击败东察合台汗国。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抗者。”
明朝的问题却更加严重,不断逃亡的卫所兵,腐化日盛的京营和好大喜功的皇帝即将把这个王朝代入灾难。
永乐末年,明军在北直隶附近有105卫和7所,账面上拥有高达六十万兵力。不仅如此,朱棣一直在进行虚边实京的调动,尤其是大宁,北平与山西地区大量卫所被放弃或后撤入京,使得边塞空虚。为了保持卫所的战斗力,朱棣创造性地提出番上入营的大营兵制度,试图通过轮班操练来达到目的。这与卫所以土养兵,以屯驻守的原则相违背,加之轮番入京训练路途劳顿和分配的土地贫瘠,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大量士兵逃亡。
在明初,这种制度是十分优秀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前期井然有序的卫所制变得混乱不堪是历史的必然。
当国家统一后,卫所制度显得同时代格格不入。它虽然能够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维持一支大军,却既无法提供强有力的野战兵团,也无法提供数量足够多的职业化重步兵。同时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卫所制度更是滑向了深渊。
大明的九边防御体系也问题重重,面对蒙古的蓟州镇虽然永乐时期拟定员额为85006人,却要防守漫长的卢龙到古北口一线,每个堡垒实际守军可能不足千人。早在宋夏战争时便有人提出“战兵在外,守军乃敢坚壁。”,缺乏机动兵力的蓟州边军,连弹性防御尚且不能做到,更遑论与蒙古人大军野战了。
明朝九边重镇
从燕山山脉到野狐岭,是宣府镇的防线。后土木堡之变,瓦剌便是攻破了位于燕山山脉的独石口后沿河谷南下,埋伏明军的。而位于侧翼的大同镇与山西镇也有可能遭遇瓦剌的进攻。大明此时此刻的情况竟与1840年的满清有些相似,在漫长的边境线(海岸线)上等待着敌人的进攻,空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大军却处处被动。(未完待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