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472年,范蠡筑越城,这便是目前公认的南京建城史。

但总有一些民间传说,或者考古新证,撩拨地我们心痒难耐,去迤逦遐思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西街遗址的新发现,将南京城市很可能再往前推500年,但考古界的狂欢,总不如越女嫁人的传说,来得更动凡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传说中,越女嫁给了江南国主为妃,嫌弃土地卑湿,便从越地运来了泥土,筑城而居,所以被称为了越城”。

不管经不经得起推敲,很显然,这不仅是凡夫俗子、媳妇婆子的的日常话题,也颇得文人们的偏爱,只是一种喜欢,两重意境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的黄涛,就曾在《浙幕李端公泛建溪》有过惊鸿一瞥的提及:

越城吴国结良姻,交发芙蓉幕内宾。
自顾幽沈槐省迹,得陪清显谏垣臣。
分题晓并兰舟远,对坐宵听月狖频。
更爱延平津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周邦彦,著有词作《越台曲》,更是将一个类似的故事娓娓道来

玉颜如花越王女,自小矫痴不歌舞。
嫁作江南国主妃,日日思归泪如雨。
江南江北梅子黄,潮头夜涨秦淮江。
江边雨多地卑湿,旋筑高台匀晓妆。
千艘命载越中土,喜见越人仍越语。
人生脚踏乡土难,无复归心越中去。
高台何易倾,曲池亦复平。
越姬一去向千载,不见此台空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春秋战国诗人所在的北宋末期,千年的时光,足以将一个故事浸润的细节丰满。一个如花似玉的越王女,在家自然是受尽宠爱,一旦嫁作他国妃,思乡就成了一生的主题。

虽然只是一江南北,但秦淮河的波涛,阻隔了望乡的视线。娘家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啊,越王女的国家,号令千艘大船运来越中土,筑高台以缓解王女思乡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收尾的这句“越姬一去向千载,不见此台空有名”,留下了无限的惆怅,与那句历史上著名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似乎在远隔时空遥相唱和。

纵使,越城因越女而建,但留下遗迹与名望的,依然只有一座小小的越城。

曾经千娇百媚、呼风唤雨的越王女,早已成为历史中一个不起眼的代号、注脚,何况越城还有99%的可能,是范蠡的手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结局殊途同归,一如唐代张蠙所写的经范蠡旧居

一变姓名离百越,越城犹在范家无。
他人不见扁舟意,却笑轻生泛五湖。

就是这“越城犹在”四字,多少兵家必争之地的兴衰荣辱和铁血柔情,只为延续一座城池的生命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城,因屯军的军事据点而生,注定了风雨飘摇的生平,隋朝灭陈时,终于毁了。于是,等它出现在唐宋诗词中时,常常都是悲情的角色。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了《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冶城,也就是越城故旧,秦淮河岸,历史兴废都是人为,山川地形都是错付了。

宋代的马之纯,所写的古越城一诗

府城西北瓦棺东,尚有遗基在此中。
旋折才方二里许,规模不得小邦同。
正当进取争强霸,聊作屯营备敌冲。
老范智谋曾不识,却云争似建康宫。

脱离了悲鸣与哀情,多了点实证主义,反倒是激起了人们探究这座小城的秘密,以及解决南京城的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城,到底有多大?

清代余宾硕《金陵览古》中云:“出大报恩寺,复由长干里……从此西行,可三百步,至越王城。城中有台,土人呼为越台。”

据考证,越城很小,小到还没有今日一个居民区大,但是它存在的意义,是将南京推向历史的舞台,小从来就不是问题。

越城,到底在哪里?

史书中多有记载,《肇域志》记载:越城在“在今瓦官寺南望国门桥西北”;《建康实录》记载:“越王筑城江上镇 ,今淮水南一里半废越城是也;”《金陵古今图考》则记载,越城在明代的“聚宝门外长干里”……

想要访古,大概就是中华门外,雨花台区,秦淮河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疑似越城的旧址上,崛起了一个房地产项目,名曰“本案建造成本约2500年”的越城天地(一开始名为“应天府”)不知道是应当哭,还是应当笑,一个以豪宅为自傲的地产项目,何德何能,能代言南京2500年的历史呢???

历史封存过去,我们总在当下,就让文人周宝英的诗《越城》

禅院风清古迹埋,长干西畔小徘徊。
一堆土石迷烟草,人踏斜阳问越台。

和我们一起缅怀,曾经那座崛地而起,开创了南京伟岸的越城旧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