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公办中小学名校的品牌,与社会资本联合办学,按民办的模式收取学费,多年来在不少地区颇为流行,也被不少家长认为是能让孩子成才的一种捷径。

咱们济南比较知名的几所公办学校参股的民办学校,比如*轩、*川等,因为成绩优异,近年来声名鹊起,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不过,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的这一模式,恐怕很快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过渡期为两年。

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一省一方案,力争两年左右实现平稳过渡。

这意味着,公办学校将不允许再参办民办私立学校,名校办民校两年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济南很多公民办学校来说,后期的处境可能很不妙。部分公参民办学校可能直接转为公办,也可能停止办学。不过,民办转公办以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否一如既往让家长们追捧,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事实上,在此不久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5月14日正式公布。《实施条例》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颁布实施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文件中的第七条尤其引发关注,被认为是全面规范名校办民校的开始。

比如第七条规定之一,即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将被全面禁止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5月1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产生了较多问题。因此《实施条例》第七条重点规范了这一办学形式。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出台细化文件,全面规范“公参民”办学。

为何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发生巨大转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民办教育具有很强的营利性,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规模化的商业模式,通过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结合来营利。

2019年新华每日电讯发表文章《重庆:“名校办民校”成售楼“招牌”的背后》,直指多年来重庆公办名校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姻”办分校的情况。央媒点名报道后,重庆市政府同年发文规定,要求公办中小学不得新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同时强调中小学入学资格不得与楼盘销售挂钩。

资本逐利,甚至蚕食学生食堂。2019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被曝光发霉食材丑闻,成都七中是公办名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则是与企业合作兴办的民办学校。

这类挂牌假名校,无疑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刘昌亚指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

这在大城市的择校竞争中尤其明显。由于民办学校享有“民促法”规定的自主招生、考试招生的权利,在一个地区内便有了掐尖的优势,加剧了社会焦虑。

然而长久以来,不少地方对“名校办民校”的行为持默认立场,既能获得一定利益回报,促进当地教育快速发展,又能把发展教育的责任推给市场,节约大量财政经费,何乐而不为。

弊端也很明显,一些地方推卸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导致民办学校比例偏高,公“退”民“进”。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办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占总在校生比例为16.8%,民办初中在校生人数占总在校生比例为12.2%。

杨东平指出,民办中小学在校生全国占比在10%上下比较合理,但在很多大城市,包括农村县域,比重可以达到30%-60%。前两年引发热议的湖南省耒阳县,民办教育占到60%。这种现象是世界各国都没有的,欧洲国家民办教育的比重通常在3%-7%,日本是2%。

日本和美国,并肩为全球两大私立教育大国。不过,日本私立学校的比例成明显的“两头重,中间轻”的情况,学前和高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小学到高中阶段完全相反。

也即是说,私立教育大国日本,义务教育公办为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私立小学的比例到1980年都没有超过0.5%,如今也只有1%左右。

附文件全文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