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一定能记得住别人赐予的恩惠,但是一定很擅长记住与人结下的仇怨。一旦大权在握,更是会对曾经的敌人痛下杀手,进行残酷的报复。
随着李治和武昭仪的努力争取,易后局势已经发生了逆转。武昭仪夺取皇后宝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眼看大功告成,正是鼎力相助,以便邀功请赏的好机会。许敬宗决定再添一把火。
许敬宗,杭州人。出身高阳许氏。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 少有文名,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被秦王李世民召为秦府学士。高宗李治即位后,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说起来也算是名门之后,前朝老臣的许敬宗。心思可一点都不老,反而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
李治有废王立武之意时,许敬宗就多次前往长孙无忌府邸劝说。如今更是经常在同僚间扬言:“一把年纪的庄稼汉,多收了几袋粮食,还想换个老婆呢。天子富有四海,废立皇后,原本跟别人就没关系。何必议论纷纷呢?”
李义府等人更是随声附和,一再上书请求易后。再加上李勣的言语。李治决定,不再考虑元老派的意见。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下诏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昭仪为皇后。萧淑妃也与王皇后一起被废,移置冷宫。
李勣和于志宁被任命为册后礼使,将玺绶献呈武昭仪。武昭仪便穿上袆衣,佩翟章,金冠珠履,在众人的簇拥下行了受册礼。
经过艰难的努力,李治终于达到了目的。看到心爱的女人穿上盛装,更觉容貌艳丽,婀娜多姿,不由得心花怒放。特许武氏乘车抵达肃仪门,命文武百官和四夷酋长在门下朝谒新皇后。
武皇后下车登楼,见门下黑压压的一片高官酋长参谒,不由得意气飞扬。
从十四岁入宫,到服侍太宗皇帝,到出宫为尼,到入宫夺取后位。她用了整整十七年的时间,才从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成为了大唐帝国最尊贵的女人。此时此刻,怎能不心神澎湃,意气风发呢?
回到宫中,又有朝廷命妇进宫参谒。宫廷内外赐宴欢饮,真是盛况空前,热闹非凡。李治为武氏办了一场最盛大的册后大典。
入夜,李治自然是宿在正宫。灯下看新皇后,越看越美。武皇后达成目标,自然格外感恩。李治在与元老派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情得意满。是夜二人欢愉无度,缠绵不休。
事成之后,少不得封赏功臣。
李义府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后又进爵广平县侯。
另一位功臣许敬宗,则先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宾客之职。后升任侍中,仍监修国史。日后进爵高阳郡公,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662年)拜右相,加光禄大夫头衔。次年又任太子少师、加同东西台三品。至此位极人臣。
至于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侯善业等人,各有升迁。他们同许敬宗和李义府一起,成为武皇后的心腹重臣。
论功行赏之后,武皇后狠毒的报复也来了。
首先遭殃的是曾经跟她争宠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打入冷宫之后,王皇后和萧淑妃大骂武氏。此时的武氏已经贵为皇后,你敢骂我,我就敢打你,杀你。先是命人对王皇后及萧淑妃各杖一百。一百狠棍打下去,两个女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又命人截去二人手足,投于酒瓮中。武氏咬牙切齿地说:“让这两个老太婆骨醉而死!”
在大酒缸里泡了几天后,两个女人死掉了。这还不够。又将王氏族人、萧氏族人全部流放岭南,并改王氏的姓氏为“蟒”,萧氏为“枭”。
接着是反对立武氏为后最为激烈的褚遂良。
这位忠心耿耿的顾命大臣,在武氏被册封为皇后不久,就被贬到了潭州任都督。显庆二年(657年),褚遂良又被调到偏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去任都督。
不久,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落井下石,诬告同样反对立武氏为后的来济、韩瑗与褚遂良共谋反叛。来济被贬为庭州刺史,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因为韩瑗当初提反对意见的时候,曾经把武氏比作褒姒,所以他的遭遇更惨一点。死后被开棺验尸,抄没家产,亲人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晚年的褚遂良被贬到了更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绝望的褚遂良,上书给高宗。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最坚决地支持高宗继位等等。试图能打动高宗,以便回到京师。 没用。
显庆三年(658年),禇遂良死在被贬地爱州。死后,武则天还是没放过他。削掉官爵,将其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三朝老臣,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对于元舅长孙无忌的报复,虽迟但到。
当初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无忌就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并且被评为第一功臣。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后来更是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既是第一功臣,又是太宗皇帝的大舅子。长孙无忌极受信任和恩宠,甚至能够随意出入太宗皇帝的卧室。当时已经有大臣秘密上书,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也劝说太宗不可太过恩宠自己的兄长。
唐太宗晚年,开始安逸享乐,敢于直言的大臣越来越少。长孙无忌专权日盛。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扬州都督。以元舅的身份辅政。遇到重大的国事,李治都会优先采纳长孙无忌的意见。 当时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不经调查,立即下令将其处斩。足见李治对元舅的极度信任。
但是盛极必衰,登高必跌重。永徽四年的“房遗爱谋反案”,改变了舅甥二人原本的和睦关系。
长孙无忌借着审理谋反案,铲除异己,冤杀了江夏王李道宗和吴王李恪。李治甚至流泪为自己的叔父和兄长求情,让大臣不要处死,都被拒绝。
这件事情,使李治对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的态度,由信任变为忌惮。也逐渐产生了削弱长孙无忌权势的想法。
李治欲立武昭仪为后,秘密送给长孙无忌十车宝器锦帛,擢升他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可见当时的长孙无忌位高权重,连皇帝都不得不屈尊乞求。
虽然李治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但是毕竟是皇帝。为了维护尊严,更为了巩固皇权。他必须要解决掉元舅的专权问题。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许敬宗奏称长孙无忌谋反,早有苗头。
李治感慨不已:“我家门不幸啊!怎么老是有人作恶呢。妹妹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谋反,现在元舅又谋反。真是惭愧啊!”
许敬宗奏道:“房遗爱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跟女人策划谋反,怎能成事?长孙无忌就不同了。帮助先帝谋取天下,众人皆佩服他的智慧。做了三十年的宰相,在官员和人民中极有威望,足以服天下。振臂一呼,就能成为国家的忧患。陛下,赶紧收捕他吧!”
李治又哭了,说道:“我不忍心处分元舅,给元舅定罪啊!后代的史官肯定会说我不能友善对待亲戚,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许敬宗听李治这样说,便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为例,天下人都认为汉文帝是明君。又说:“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机之事,间不容发。若少延迟,恐即生变,惟请早决!”
李治也不亲自审问长孙无忌,就听信了许敬宗的一面之词。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将其流放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们也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李治又让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五人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结果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许敬宗趁机把柳奭、韩瑗二人牵涉进来。三位老臣被斩杀。三人死后也都被抄家,近亲流放岭南为奴婢。
王皇后被废以后,太子李忠也失去了嫡出的地位。许敬宗又趁机上书,请求废掉李忠的太子之位,改立嫡长子李弘为太子。
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日,唐高宗废黜李忠的太子之位,降封为梁王,改立李弘为太子。后来许敬宗又诬陷李忠谋反,被唐高宗赐死。
得罪过武氏的人,反对立武氏为后的人,都被处死或流放。没有了对手的武皇后也变得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起来。这让她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旗鼓相当的对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