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各路健儿激战正酣,在赛场上尽情展现着青春和风采。与此同时,在奥运会的另一个赛场上,各路商家和品牌也激烈角逐。作为体育领域的顶级IP,奥运会自是各路商家必争之地,这个大舞台是品牌宣传的绝佳机会。

不过,由于延期一年以及采用空场方式举办,组织方的许多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这让不少赞助商或多或少蒙受一定损失。

但各大品牌商依然各出“奇招”,借势奥运为品牌营销。雅戈尔集团在杨倩夺得奥运首金的次日,宣布奖励她一套房,“另辟蹊径”的形式让雅戈尔火了一把。

尽管观众席冷清,但赛场依然火热,奥运依然是体育赛事的“顶流”。对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品牌们的创新营销举措,值得一番推敲。

线下“空场”

品牌聚焦运动员赞助宣传

据报道,包括佳能、东京海运、Nicido火险、味之素等在内的十多家日本公司退出奥运赞助。作为东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丰田公司,也调整奥运会营销策略,宣布取消在日本投放与奥运相关的电视广告。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由于本届奥运会“空场”的特殊性,传统的线下营销策略显得捉襟见肘,更多的品牌展开了线上营销角逐。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TOP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主要参与方式转为转播奥运会比赛,以及赞助国家队和相关运动员,这也体现了中国公司的日趋成熟和理智。

除了阿里巴巴,不少国产品牌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运动员身上,可谓涵盖运动员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安踏为中国队提供领奖装备冠军龙服的赞助,同时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工作人员提供体育服装、鞋和配件等;

九牧王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礼服供应商,为开幕式提供入场礼服;

比音勒芬,为中国高尔夫国家队提供比赛用服;

泸州老窖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庆功酒。

对于本身就是运动品牌的企业来说,为参赛运动员提供产品赞助,是绝佳的品牌宣传机会,不但契合品牌属性,同时借助奥运会品牌提升自身定位价值。

雅戈尔给杨倩赠房,可谓营销出圈的事件。不过,给奥运冠军赠房并不是首例和个案。早在2004年,刘翔就在获得110米跨栏比赛冠军后,被赠予豪宅。而本届东京奥运会,据不完全统计,也有至少10名运动员“被送房”了。

线上平台花式营销

长短“内卷”外的央视频

奥运会观众众多,线上平台的转播权无疑是“香饽饽”。

本届奥运会,中央电视台获得中国独家全媒体转播和分授权利,其他平台的版权均来自中央电视台的转授,咪咕、腾讯、快手三家企业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转播权的授权。

近两年,长短视频的市场竞争陷入“内卷”状态,央视频却在奥运期间实现“弯道超车”。据报道,央视频在本届奥运会期间单日视频总观看量破3亿人次,目前APP累计下载量超过3亿。这背后,是央视频背靠大树的强大资源内容。

除此之外,各企业品牌也通过视频节目等形式,在线上寻找“爆点”。

奥运开幕前夕,韩束与吴亦凡解约,中国国家游泳队成为其新的代言,并迅速推出短片《每一刻冠军》,而中国游泳队本届奥运不畏强手、屡创佳绩,也间接给韩束带来极大的知名度,造就了其旗下的产品在直播间被秒抢的带货佳绩。

咪咕上线纪录短片《逐梦东京》讲述100位奥运健儿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幕后故事。

伊利推出腾格尔+李雪琴共唱歌曲《蓄力MOVE》,在短视频平台火爆一时。

小红书作为中国女足官方合作伙伴,推出纪录片《我们为什么爱女足》,旨在借奥运热潮拓维男性用户市场。

除此之外,拍短片、发单曲、出手游等,线下赞助略显落寞,但奥运会期间,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营销,打得火热。抖音、小红书、微博、B站等抓紧时机,签约奥运会运动员,第一时间收割流量。

后奥运时代

品牌的长远发展

对于商家来说,借助奥运,让自己品牌的价值不但在赛事举办期间体现出来,更要体现于后续的长期影响力,这一点,三星、松下等韩日企业被认为是成功的典范。

1988年汉城奥运会,经典主题曲《手拉手》传遍全球,三名韩国歌手优美激昂的演唱,通过现代传播手段,一遍遍播放,极大地提升了韩国民族自豪感;而在这届奥运会,韩国运动员代表团也利用东道主优势,取得了他们奥运历史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在场外,韩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韩国带来数百亿人民币的直接收入,拉升当年韩国GDP2个百分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三星、现代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奥运会这个平台上做出一个漂亮展现,被广泛认识,也为他们日后品牌的发展壮大、进入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口碑。

此后,尝到甜头的三星公司延续他们对奥运营销的热忱,在平昌奥运会上,他们的奥运营销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从1988年起,连续赞助奥运会30年,以“做你不能做的事”的主题诉求,让两名荷兰滑冰选手,身穿三星智能套装,帮助他们在训练中保持最佳姿势和速度,从而体现出三星的核心科技。

纵观三星公司在奥运营销上的表现,不得不叹服其战略的一惯性和连续性。奥运会这个顶级IP和平台,无疑对其企业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在奥运会上大显神通,展现自己的品牌与实力,充分利用好奥运资源,更在奥运会后,系统有效地规划营销,让自己品牌的奥运故事不随着体育赛事的结束而中断。

尽管本届中国品牌的奥运营销百花齐放,但到目前为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案例并不多。

对于 品牌赞助商来说,奥运会是品牌宣传的大好机会。 不过,探究以往奥运营销典范的成功之处时,会发现因奥运而扬名世界的品牌,都是经历多次奥运赞助的历史积淀,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蜕变成国际一流品牌。对于品牌来说,奥运会虽然是体育界的“顶流IP”,但在借势营销之前,也要思考品牌属性及发展战略,借机奥运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并让世界见证品牌实力,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将转化为更长远的商业价值,则更需要品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