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锁企业需要部门化,因为一旦通过工作专门化完成任务细分之后,问题就会多起来。就需要按照类别对它们进行分组以便使共同的工作可以进行协调,否则问题过于集中会让企业管理者手忙脚乱。工作分类的基础就是部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部门化需要有个前提,能够做到统一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工明确是部门化的首要问题,在企业里对工作活动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活动的职能,在制造业中,制造业的经理通过把职能部门与工程、会计、制造、人事、采购等方面的专家划分成共同的部门来组织其工厂,这样分工虽然不同但是却是大家共同为一件事努力也就是部门化的统一管辖。

拿连锁企业来说,根据职能进行部门的划分,适用于所有的组织。只有职能的变化可以反映组织的目标和活动。一个职业足球队则可能设球员人事部、售票部门、旅行及后勤部门等;而一个医院的主要职能部门可能有研究部、护理部、财会部等。这种职能分组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把同类专家集中在一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职能性部门化通过把专业技术、研究方向接近的人分配到同一个部门中,来实现规模经济。

工作任务也可以根据组织生产的产品类型进行部门化,例如,在太阳石油产品公司(Sun Petroleum Products)中,其三大主要领域(原油、润滑油和蜡制品、化工产品)各置于一位副总裁统辖之下,这位副总裁是本领域的专家,对与他的生产线有关的一切问题负责,每一位副总裁都有自己的生产和营销部门。这种分组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提高产品绩效的稳定性,因为公司中与某一特定产品有关的所有活动都由同一主管指挥。如果一个组织的活动是与服务而不是产品有关,每一种服务活动就可以自然地进行分工。

比如,一个财会服务公司多半会设有税务部门、管理咨询部门、审计部等等,每个部门都会在一个产品或服务经理的指导下,提供一系列服务项目。还有一种部门化方法,即根据地域来进行部门划分。例如,就营销工作来说,根据地域,可分为东、西、南、北 4 个区域,分片负责。实际上,每个地 K 是围绕这个地区而形成的一个部门。如果一个公司的顾客分布地域较宽,这种部门化方法就有其独特的价值。

位于纽约州北部的雷诺兹金属公司(Reynolds Metals)铝试管厂,生产过程由 5 个部门组成:铸造部、锻压部、制管部、成品部、检验包装运输部。这是一个根据生产过程来进行部门化的例子。公司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铝 试管生产过程中,由每个部门负责一个特定生产环节的工作。金属首先被铸造成巨大的胚料;然后送到锻压部,被挤压成铝管;再把铝管转送到试管部,由试管部负责把它们做成体积各异、形状不同的试管;然后把这些试管送给成品部,由它负责切割、清洗工作;最后,产品进入检验、包装、运输部。由于不同的环节需要不同的技术,因此这种部门化方法对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同类活动的归并提供了基础。

过程部门化方法适用于产品的生产,也适用于顾客的服务。例如,如果你到一家州属机动车辆管理办公室去办驾驶执照,你必须跑好几个部门。在某个州,办理驾照必须经过 3 个步骤,每个步骤由一个独立部门负责:

(1)负责核查工作的机动车辆分部;

(2)负责办理驾照具体工作的驾照部;

(3)负责收费的财务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种部门化方法是根据顾客的类型来进行部门化。例如,一家销售办公设备的公司可下设 3 个部门:零售服务部、批发服务部、政府部门服务部比较大的法律事务所可根据其服务对象是公司还是个人来分设部门。

根据顾客类型来划分部门的理论假设是,每个部门的顾客存在共同的问题和要求,因此;通过为他们分别配置有关专家,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

大型组织进行部门化时,可能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一家大型的日本电子公司在进行部门化时,根据职能类型来组织其各分部;根据生产过程来组织其制造部门;把销售部门分为 7 个地区的工作单位;又在每个地区根据其顾客类型分为 4 个顾客小组。但是,90 年代有两个倾向较为普遍:第一,以顾客为基础进行部门化越来越受到青睐。为了更好地掌握顾客的需要,并有效地对顾客需要的变化作出反应,许多组织更多地强调以顾客为基础划分部门的方法。例如,施乐公司已取消了公司市场部的设置,把市场研究的专家排除在这个领域之外。这样使得公司能更好地了解谁是它的顾客,并更快地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个倾向是,坚固的职能性部门被跨越传统部门界限的工作团队所替代。

命令链:20 年前,命令链的概念是组织设计的基石,但今天它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不过在决定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结构时,管理者仍需考虑命令链的意义。

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是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从组织最高层扩展到最基层,澄清谁向谁报告工作。它能够回答员工提出的这种问题:“我有问

题,去找谁?”“我对谁负责?”

在讨论命令链之前,应先讨论两个辅助性概念:权威和命令统一性。权威(authority)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并期望命令被执行的权力。为了促进协作,每个管理职位在命令链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位管理者为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都要被授予一定的权威。命令统一性(unity of command)原则24有助于保持权威链条的连续性。它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对一个主管,且只对一个主管直接负责。如果命令链的统一性遭到破坏,一个下属可能就不得不穷于应付多个主管不同命令之间的冲突或优先次序的选择。

时代在变化,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也在变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给下属充分授权的潮流的冲击,现在,命令链、权威、命令统一性等概念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段话为这种变化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3 月中旬一个星期三的上午,查尔斯·凯瑟困惑地扫视了一眼从公司配送中心送来的存货报告。根据电脑列印出来的报告,玫瑰牌上面光油只能保证 3天的供货了,远远低于公司要求的 3 周半的库存要求。但凯瑟知道,公司设在密苏里州杰弗逊城的工厂两天前刚运来 346 箱(每箱 12 瓶)上光油, 玫瑰牌上光油一定是被抢购一空了。他便打开自己与生产线相联的电脑,把批示输进去:在周四上午再生产 400 箱光油。这是一位计划经理工作日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对不对?但事实上凯瑟不是管理人员,他只是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人,官方的头衔是“生产线协调员”,是公司上百名工作于电脑网路上的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有权检查核对货物运送情况,安排自己的工作负荷, 并经常从事以前属于管理人员领域的工作。

现在一个基层雇员能在几秒钟内得到 20 年前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能得到的信息。同样,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日益使组织中任何位置的员工都能同任何人进行交流,而不需通过正式渠道。而且,权威的概念和命令链的维持越来越无关紧要,因为过去只能由管理层作出的决策现在已授权给操作员工自己作决策。除此之外,随着自我管理团队、多功能团队和包含多个上司的新型组织设计思想的盛行,命令统一性的概念越来越无关紧要了。当然,有许多组织仍然认为通过强化命令链可以使组织的生产率最高,但今天这种组织越来越少了。

逸马连锁

更多连锁相关请继续关注或私聊逸马连锁学堂,有需要的欢迎咨询私聊我们。连锁学堂永远是您的企业最值得信赖的连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