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大家都说:“结了婚的姑娘,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曾经对于这句话的含义没有过多的解读也没有留心去关注,觉得这就是一句正常不过的话罢了。直到自己也到了成家的年纪,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意味深长。

01

广州的陈女士,老公祖籍湖南,现在和老公在城市中心工作生活,虽然是租房,也算是夫妻俩的小家。

公婆在相邻城市做着小生意,因为婚前婆婆在她娘家人大肆宣传她会给我们买婚房,婚后却反悔,这让陈女士这段本就不被接受的婚姻在娘家又多了几声冷言冷语。

“我并不是非要让婆婆给我们买婚房,我也知道他们一辈子挣的都是血汗钱,但是我生气的是她为了自己的面子,在我的娘家大肆扬言后给我造成的一些困扰,说不上是伤害,只是让我在娘家人面前更加难为情。所以婆婆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结,即便平日里的她对我很好,我也很难放下这件事。”

两人之间有心结,相处的时候总有很多不愉快,为了避免婆媳关系的恶化,陈女士不和他们生活一起,对陈女士而言,那是名副其实的“婆家”,不是自己家。

而和老公之间呢?

“老公对我很好,生活中他都会以我为主,听我的安排,但是日子是在有血有肉地过着,两个独立的个体合并,难免出现偶尔的吵闹和拌嘴。可笑的是,每次和老公吵架,他都会说:‘你回家待几天吧’。”

回家待几天?回哪去?还有哪里是我的家?

妈妈的家?还是婆婆的家?之前我一直认为夫妻小家才是我的家,现在我才知道,在这个家我也会随时被打发。妈妈的家是娘家,婆婆的家是婆家,每次想到这里我都会忍不住泪湿眼角,我只是结了一个婚,怎么就连家都没了?

陈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对于广东人,他们常称本省以外的都是外省。陈女士爸爸妈妈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特别是她的妈妈,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全职妈妈,没有和外界打过交道,在她的意识里,女儿就应该是找一个条件好的本地人,至少和他们语言相通,在本地有个家我的婚后经济压力也不会太大。

所以,当她知道女儿有可能即将“远嫁”的时候,大力反对,即便女儿和男友已经表明了他们未来都将在女儿工作的城市立足,也无法说服她。妈妈认为只要没有在本地买房,都不算是立稳脚跟,她无法接受女儿“远嫁”……

因为选择了一段妈妈不同意的婚姻,为了不听妈妈的怨气,为了不让彼此尴尬,所以陈女士从来都不愿意提她的老公,明明是正常夫妻,却像是在经历一段地下恋,说得再狠一点我就像是“小三”一样,从来不敢大大方方地提及夫家。

妈妈从以前的“什么时候回家?”变成了现在的“什么时候过来?”

“我知道,那已经不再是我的“家”了。而且因为当初毅然决然地按照自己的选择结了婚,从此生活中偶尔的不如意,累了,受着;委屈了,忍着,再也不能向妈妈倾诉了……”

02

郑州的刘女士,没有遥远的外嫁,老公也是在郑州,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而且她家和老公家里条件都不错。

婚房是用公公的住房公积金买的,结婚后小两口和老人住在一起。

婆婆还比较年轻,平时做饭做家务,都是婆婆在操持,他们俩只管上班就行,生活的压力主要也就是两边老人明里暗里催着生娃,看起来比很多人幸福多了。

可是刘女士心里,却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真正融入这个家里。

她喜欢睡懒觉,却每天跟着婆婆早起;她周末喜欢出去逛街游玩,婆婆却觉得她总是去外面吃,买很多东西,花钱太多;每次吃完饭,老公大大咧咧地往沙发一瘫,她却常要和婆婆上演争着洗碗的戏码……

难怪是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女主人,刘女士觉得,虽然婆婆人也很好,但是她觉得这个家里没有一寸地方自己可以做主。

而另一面,她和娘家的羁绊也越来越淡。

结婚前,我还是家里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在外上学,毕业工作,只要是稍微间隔十天半个月没回家,妈妈都会问:“好久没见面了,这周末回家吗?”只要是大家庭有人组织聚会,妈妈也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让我有空的话就回家一起聚餐……”

“回家”这个词,真是充满着浓浓的爱呀!

但结婚后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后来有了孩子,带着孩子回家住几天,连她自己都觉得给爸妈还有弟妹添麻烦,尽管她心里从不觉得和爸爸妈妈疏远了,但是许多小事面前,还是会感觉到,这里已经不是自己的家。

而且她也发现,结婚之后和妈妈的关系,好像也开始有了界限。

“妈妈的东西也不再是我的东西了。逢年过节要给妈妈一点钱,算是节日小心意吧,偶尔让妈妈帮忙买点东西,如果不给她拿点钱,好像也不再心安理得了。”

“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结婚之后,女人没有家。这种感觉,男性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

不怪女生总是喜欢寻求安全感,因为目前而言,对大多数女生来说,结婚都是一个离开自己家进入另一个家的惊险过渡,就像一场豪赌,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会不会有一个温暖的家,但从前的那个家,却注定会渐渐远离。幸运的女性,可以成功组建一个自己的家庭,那么告别父母,只是一种成长。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够幸运地拥有一个让自己心安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