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败固然有许多因素,但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主帅的军事才能以及领导能力。正因为主帅在整场战争中所占据的重要性,也才有了擒敌先擒王的说法。晚清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带兵攻打玛纳斯,最终取得了收复新疆的大捷,只不过在这场胜利的后面,清军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名将领就是左宗棠,在晚清政府已经日渐衰落的情况下,他是不多的杰出将领之一。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带兵收复新疆的战役。本来清军一路上都相当顺利,没怎么受到抵抗,原以为很快就可以完成任务回京了,谁知道队伍在玛纳斯却受到了重创。

已经年近古稀的左宗棠率军到达肃州,在那里,左宗棠不断地研究战术,寻找合适的攻打方式。在他心中,对于这场战役并不看好,毕竟清军是千里跋涉,已经疲劳不堪了,而对方就是当地军事武装,以逸待劳,再加上物资储备上也优于清军。

不过好在刘锦棠的队伍传来了捷报,他们已经攻下了乌鲁木齐,这让左宗棠稍稍舒了口气。当时对于是否收复新疆,在朝廷上就有两种声音,左宗棠所代表的就是主战派,战事顺利,对于左宗棠来说显然是相当有利的事情。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左宗棠就笑不出来了,原来他的部下刘锦棠和金顺分别出兵,这让左宗棠忧心不已。身边人则无法理解,按目前的战况来看,清军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主帅的左宗棠却愁眉不展。

对于手下的不解,左宗棠道明了原因。清军虽然目前一切顺利,但如果战事拖到了冬天,那么部队的军需补给将出现困难。到那时,士兵如果连衣服也穿不暖,饭也吃不饱,哪里还有力气去打仗呢。而相比较而言,对方是本地的军队,自然在补给方面会有一定的优势,这样拖下去,估计清军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左宗棠还指出了一点,金顺并不太擅长领兵作战,到时刘锦棠就必须要将手下的兵借给他用,自己的兵就很少了,如果对方探知此情,转而攻打刘锦棠,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可能出现的军队补给短缺的问题,左宗棠及时想办法补上了,而事实也真如他所料,金顺在攻打玛纳斯时受到了阻碍,清军死伤无数,最后凭着硬攻拿下了这座城。城破后,金顺为了防止对方的士兵混在百姓当中对清军不利,也由于攻城不顺累积的怨气,下令屠杀所有的人,包括无辜的平民。

左宗棠知道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但他只是在私下和刘锦棠提了出来,正式的奏折中他却没有多加说明,这也可以说明左宗棠在为人上面还是颇具策略的。

对于这场新疆收复战,清军在总体上来说并不占有什么优势,长途跋涉,对当地的情况不熟悉,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运筹帷幄,这场战局的结果如何还真的无法预料。左宗棠指挥的这场战役也足以显示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以至于西方人也是因为此战才真正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只是可惜的是,在他之后,晚清再无可堪大任的将领,国运愈加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