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疫情再度突袭,城市又历考验,越艰险越向前。“你为千万人坚守,千万人必为你守护。”勇奔一线、救死扶伤;足不出户,自我防护……从个人到家庭,从单位到社会,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瞬间……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公,一起携手,共克时艰,所有人汇聚成了战疫必胜的磅礴力量。

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者的双眼、观察者的触角,陆续推出《郑在战疫》特稿系列作品,向郑州这座历经磨难、勇立潮头的城市致敬,向郑州人这个守望相助、永不言败的群体致敬!

正观新闻特稿记者 古晨茜 实习生 许静谊

“临近50岁的程某,身兼两份工,白天在洗衣店上班,晚上在小区里当夜班保安”“58岁付某,凌晨3点陪同妻子乘急救车到郑州七院就医。次日中午妻子又被转送到六院。之后他来回倒了四趟公交车,在两个医院之间来回穿梭”……

自疫情发生以来,郑州市每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行动轨迹都会及时披露,以便公众自查。一条条轨迹说明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背后却是一份份精确到分秒,少则几页,多则几十页的流调报告,更是一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者与病毒之间争分夺秒的赛跑。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此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截至8月13日,郑州市共出动流调人员1780余人次;对138名感染者已全部完成流调,共追踪密接2515人、次密接8048人。

拨开迷雾,唤醒记忆,重组轨迹……专业的流调工作者通过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将一个个看似毫不关联的事实片段,在脑海中不断复盘,串成一条条紧密连接的传染链条,然后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易感人群。网友笑称他们为“追病毒的人”。

狩猎病毒

14天你都做了什么?

7月31日以来,郑州市二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有的流调力量,加上前来支援的队伍,上百名流调人员正在这片区域夜以继日的工作,一间办公室内电话接连不断,声音交织在一起让空气都弥漫着嗡鸣。

一天接打几十个甚至近百个电话、必要时与疑似或确诊病患面对面问询,已经成为这些流调工作人员近十多天内的常规操作。

郑州在此次疫情期间,要求4小时内完成病例活动轨迹调查,8小时内将密接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这期间流调队员所面临的考验,绝不仅仅是体力和速度,更是要会抽丝剥茧,还原病例14天甚至更早的全部的生活轨迹。

在接到128号病例流调任务后,8月9日凌晨,二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王衡眨着泛酸的眼睛,仍在翻阅相关资料。

这个病例有些特殊,128号病例张某,为117号病例李某的丈夫,两人都是出租车司机,驾驶同一辆车,早晚分工出车。轮流出车,轨迹遍布市内多处;乘客众多,司机却并不会去过多询问每一位乘客的信息;密接乘客或许还会制造数量庞大的次密接人群……针对128号病例的流调工作,是一场硬仗。

接到任务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了流调工作,对确诊的夫妻分别进行问询,初步对于感染先后顺序进行判断,并同步对病例的家人、朋友逐个排查,迅速锁定一批密接者。

在利用出租车内支付凭证调查过程中,王衡他们注意到,一个支付凭证或许并不能证明只有一人乘车,也许是多人;仅有微信支付凭证也是不够的,或许其他打车平台还有遗漏……发现这些可能存在的疑点,流调人员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筛查。

除了出车,128号病例还曾两次到过同一家面条店买面条,三次到同一间生活超市购物;去过两家饭店就餐……追踪之下,每一个细节或许都是突破口,流调工作者从行车半径、支付凭证、行车记录仪、公共监控等内容着手,借助大数据和公安等的力量,对可能存在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都进行了详尽的归纳调查。渐渐地,一条条线索,一道道行踪轨迹,一个个出入地点和接触的人,串联交织,组成了一张越来越清晰的调查网。“只有病例的轨迹清晰明确无遗漏,才能更有效的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王衡说,流调工作之中他发现,有时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这个病例的追踪,只是十多天郑州全市纷繁复杂的流调工作的一个缩影。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疫情分析组相关负责人梁士杰表示,辖区疾控中心进行的初步流调,主要是面对面或电话询问其发病前14日,或被隔离、被检测前14日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形成初步报告后需要传到指挥部对其报告质量把关,分析审核行为轨迹是否准确、完整;再通过大数据核实报告中每天的行为轨迹是否有遗漏,进行研判,“流调报告必须精准、详细”。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疫情分析组相关负责人 梁士杰接受采访

疫情阻击

从重重困难中找出线索

流调所追寻的有两个关键问题,“病例如何被感染的”“还有可能感染了谁”。这需要流调人员用电话或面对面对每一个环节中可能涉及的人员进行摸查确认,一条条披露给公众的轨迹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背后却可能涉及几十条流调信息,上百个问询电话,数千次的摸排记录。

“大部分市民都很配合工作,但不配合的我们也遇到过30多例”,王衡说,在流调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给我说说吧,快点给我说说吧!”二七区淮河路陇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主任刘颖超,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人”被抽调到二七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调。十多天来,每打一个电话,她都要在心里默念一遍这句话。

“你想诈骗多少钱?”“疾控中心为啥不用座机给我打?”一个流调对象接起电话,语气却颇为凶狠并随之摁掉了电话。为方便流调开展,其部门专门发放了一批手机卡用于工作,眼见手机被挂断,刘颖超赶紧找了一台空下来的座机电话再次打了过去。

“我已经报警了!”在接到显示为疾控中心的座机号码时,流调对象态度依旧蛮横。“我可以把我的名字身份证号给你,你去和公安机关核对,请您配合流调工作“,刘颖超耐心解释,但连续拨打了四五次都被恶语相向和挂断电话。刘颖超的委屈夹杂着疲惫在一瞬间涌了上来,10天每天24小时待命争分夺秒流调,却被这样对待和不信任。缓和片刻,刘颖超将这一情况上报,紧接着又投入到了下一个密接病例的联系中,晚一秒可能就会波及更多人,她不能停下来。

被怀疑诈骗,是流调人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刘颖超还曾遇到过流调对象在电话里对她破口大骂的情形,对此她只一笑了之。为了让市民了解和配合流调,每接受一次采访,王衡都会再次进行呼吁。“郑州市目前处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希望大家看到陌生的电话一定要接一下,流调人员会询问你们姓名、住址、电话和身份证号以及其他任何对疫情防控有用的信息,但不会问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之类的问题,希望市民一定要配合工作”,他反复强调。

针对市民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梁士杰也表示,“此次流调工作所采集到的信息,指挥部专门采取了加密措施,对普通市民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也许会有多部门轮番电话核查,但会确保不向社会上外泄”。

只利用电话流调往往是不够的,王衡时常需要带着工作小组去到现场面对面问询。出于不想暴露身份、不希望泄漏隐私,以及确诊带来的心理压力,有些病例并不愿意配合。这时感知患者情绪的变化很重要,不利用一些心理疏导方式很难完成工作。

为了安抚情绪,王衡他们偶尔会用帮忙满足病患一些小愿望和需求来拉近与其的距离,让病人敞开心扉,再引导他们回忆起一些关键的信息。王衡曾在某天夜里接到一个确诊病例打来的电话,确诊和隔离的巨大心理压力,让一个大男人在电话里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你要有信心,只有治好了病,你才能从隔离中解除,才能早点回去和家人团聚”,王衡耐心的抚慰他。

很多时候,被流调人员并非不配合,而是对之前的行踪确实想不起来,或是产生了记忆偏差,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对于这种情况,刘颖超有自己的一个小方法,除了耐心的对其进行启发,她还用自己的手机添加了许多流调对象的微信,以便随时联系。“我想起来我去哪了!”一天晚上11点,刘颖超又收到一位密接者的消息,两个人都开心不已,她也连忙将情况补充在流调报告中。

流调有时候就像是破案”,王衡笑称。他们也曾遇到过瞒报谎报的情况,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作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陪护人员,7月底被确认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对这个小伙子询问时,问了几次他都坚持自己多天一直是医院和住址的两点一线,其他哪都没去。”但经验老道的流调人员敏锐察觉到,他这种说法不符合常理。“该病例比较年轻,生活完全是两点一线似乎太过简单,会不会还存在其他情况?”

最终借助大数据核查轨迹才发现,除了陪护,这个小伙子还曾多次在医院附近的网吧出入,流调人员迅速据此又锁定了一批密接和次密接人群。而这个小伙子也将为隐瞒行为付出代价,由于存在传播新冠肺炎病毒严重危险,郑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于8月4日对其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了立案侦查。

坚守“堡垒”

一场尚未终结的“战疫”

当前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统筹谋划、整体调度,数百名流调工作者依旧日以继夜的奋斗在工作一线。

作为两个宝贝的妈妈,从此次进行流调工作起,刘颖超就分别安置了两个孩子,心无旁骛的投入了流调工作。“去年做流调工作时候顾不上孩子,还担心家里”,刘颖超说,今年全家总动员支持她工作,5岁的大儿子送到了爷爷家,3岁的小儿子被丈夫带去了单位宿舍。“今年我能24小时随时出动,没有后顾之忧”。五岁的儿子,虽然第一次离开妈妈,但非常懂事,“妈妈在一线工作,我在家听话”。

自7月底到8月中旬,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五流调组组长宋彩娟就没有回过家,一直和其他流调人员集中在酒店工作,期间只有爱人来给她送过一次衣服。回忆起前去郑州市六院进行流调的那天,宋彩娟仍记忆犹新,当时她刚结束前一夜的流调工作,几乎一夜没睡,接到任务后又迅速赶往了市六院。“在六院又待了一天,全身包裹在防护服中,一身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出来后每个人都是浑身湿透,衣服都咸了”,她说。

8月12日,前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提取病患资料的路上,宋彩娟接到了多日未见面的孩子的电话。“出去玩儿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记得洗手消毒,她温柔又仔细的叮嘱。在郑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本亮的带领下,他们提取资料后又迅速赶回市区,几十名流调工作者正在待命,准备接手梳理患者的病程资料,对上百份流调报告继续进行补充完善。

“每天睡四五个小时都属于长觉了”,多日连轴转工作的王衡,看上去精神还很不错。他告诉正观新闻记者,凌晨下班是这些天工作的常态。“有次我们中心的疾控人员全部出动,去对一场婚宴进行流调。凌晨四点核对完一场事关几百人的监控后,大家终于可以回去稍作休息。”王衡回忆,当时他转头看到了自己的同事,一位将近六十岁临近退休的老同志离开时的背影,心脏突然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昔日精神饱满的老同志因为疲惫佝偻着背,没了往日的雷厉风行。

饱和的工作,也让王衡完全顾不上家里,早出晚归的他,在这十多天也难得能跟家人说上几句话。一次凌晨一点,王衡回到家,与起夜的儿子迎面碰上。“回来这么早?”4岁儿子的疑问让王衡乐了,随之又有些心酸。

正是因为流调人员的不眠不休,使得流调工作开展迅速,有效阻断了病毒的传播扩散。梁士杰表示,流调的作用就是控制增量。郑州市疫情防控措施开展迅速,目前确诊的多例,都是作为密接或者次密接人员在被隔离之中转为确诊的,印证了流调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郑州防控措施的切实有效。

不舍昼夜、全力战斗。从7月底至今,郑州此次参与流调的全市1780余名人员,无论清晨与深夜,无论身体是否已经超负荷运转,作为郑州市德尔塔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哨兵,为了万千郑州市民的健康安全,一声令下,流调前线,没有人退缩。

编辑∣王海萍 黄永东

视觉设计∣王超尘 周高虹

来源|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