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文章中,小七对“双减”的基本概念、含义及目的为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自文章发布后,小七身边的家长朋友纷纷表露出担忧的心理,尤其是担心“作业少了,孩子成绩会下降吗”、“没有家庭作业,孩子在家干什么”等问题。今天,小七继续和大家聊一聊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作业管理那些事。
作业问题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言,作业“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也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毫不夸张地说,作业负担问题关涉民生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牵涉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利益。
过重的作业负担的危害性
当前,我国中小学作业普遍存在“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仅抑制了孩子多元化的思维发展,还影响了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浇灭了其学习热情,甚至破坏了亲子和师生关系。此外,也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身体锻炼、实践动手等方面的权利。
过重的作业负担的原因
当前存在的各种作业乱象都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的问题。不少教师和家长缺乏站在一定高度看教育的格局和视野,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作业的育人价值,将作业异化为一种机械的应试训练手段,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双减政策下,如何进行作业管理
减负增效,体现的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实际需要。因此,给学生减负不是单纯的校内减作业、降要求,也不是校外叫停培训的独立操作,需要智慧方案、智慧治理。化解作业负担等问题的核心力量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学校树立科学的作业质量观,加强科学合理的作业制度建设、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不是通过机械重复的作业来提高学生所谓的成绩。此外,应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在校完成作业。
另一方面,家庭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正确、一致的育人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活动、兴趣特长、科技制作及家务劳动等,形成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
此外,社会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观念,营造一种综合发展的氛围和理念,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孩子展示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下期,小七将继续为大家分析“双减”背后教育本质的回归,请继续保持关注“小七实验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