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2个节气,于每年公历的8月23日~24日交节。处暑,七月中,意思是说处暑通常在农历7月中旬,今年的处暑节气是8月23日,农历7月16日,星期一。

处暑是一个反映气候和气温变化的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暑气消退的意思,此时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过完或近尾声,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虽然处暑时节暑气已渐渐消退,气温开始走低,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然比较高。所以说此时并未真正凉爽,因为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也不一,等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了。

众所周知,每一个节气都有每个节气专属的气候特征,处暑作为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也不例外。处暑节气过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而此时大部分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促使庄稼成熟更快。

总之,处暑前后的农作物是最需要阳光照射的时候,如果此时下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然而根据古人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如果处暑这天下雨,接下来的日子会是多雨的天气。

所以才有了农村俗话“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这样的说法,这句俗话的意思是说立秋的时候下雨人人都会很开心,因为此时稻谷类作物能够很好的灌浆。但是如果到了处暑的时候还在下雨,那么整个秋天雨水就会多很多,稻子收成就会减少了,所以处暑的时候下雨人们就要发愁了。

可能有人会问,处暑下雨真的不好吗?由于处暑节气过后,地里的农作物很快要收获了。这个时候的人们都正在盼望着金秋的大丰收,最怕秋雨绵绵的天气。如果此时不停下雨,就不利于农作物成熟,反而会加剧谷物类作物的霉变变质。

要知道,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不能丰收,那肯定要愁坏农民了。如果今年的收成不好,那农民秋后的日子就要紧着过,到了寒冷的冬天说不定还会发生忍饥挨饿的现象,更不用说等到接上来年的粮食了。

由于这些农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这句农谚在笔者的家乡北方这里广泛流传,每到处暑这天,老农们都觉得宜晴不宜雨。因此,处暑节气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处暑这天老百姓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来表示对土地爷的感恩之情,同时还会烧纸祈福,保佑粮食大丰收。

对于农谚说“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处暑宜晴还是宜雨这个问题,你又怎么看?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