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监控大厅核对,现场流量计读数与大厅显示读数吻合,请大家继续密切关注现场情况。”7 月 21 日,西北油田顺北油田联合站的各单元实施情况在监控中心大屏幕上详细显示,一组组数据不断跳动更新。

在滚滚的沙丘中,联合站内塔器林立,管线纵横排列,错落有致,各种储罐如圆盘一般镶嵌在这座“钢铁森林”中……金色的沙丘、银色的设备,在蓝天白云间构成了一幅壮美画卷。这是西北油田打造“智慧集输、洁净集输、绿色集输、经济集输”的智能化原油处理站库,通过在时效进度上做“加法”,在安全风险上做“减法”,在鼓足干劲上做“乘法”,在质量隐患上做“除法”,用 14 个月的时间,在荒芜的大漠打造出一座数字化精品工程。

“五化”建设统一标准时效进度做“加法”

“联合站 500 立方米玻璃钢污水缓冲罐是编制出来的。”驻工地设计师武韦韦说。

这个“黑科技”是让 20 余吨重的大罐缓慢转动,数十道如蚕丝般的玻璃丝绕着罐体缠绕,将污水缓冲罐“编制”出来。该罐采用玻璃钢制成,仅需 4 人用时 20 余天即可完成,而用相同时间完成相同体积的钢结构罐体,则需要 10 余人。

在联合站及配套工程建设过程中,西北油田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的“五化”建设模式,让建设驶上“快车道”。

标准化设计是联合站在快速施工中的基础和保障。早在工程建设最初,西北油田在标准化设计中采用“六个统一”,不仅实现了设计环节提效,而且有效推进后续工序。通过统一工艺流程、项目选材、模块设计、平面布局、设备选型、视觉形象,联合站标准化覆盖率高达 90%,设计效率提高近 30%。

针对沙漠地区施工条件差、设备运距长,西北油田根据设备制作难度、购买材料的成本和运距等因素,将特殊设备科学安排到工厂提前预制,再拉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像是在大漠戈壁中搭建“钢铁积木”,提高施工效率,将现场作业时间由传统施工方式的 90 天缩短至 60 天。

在联合站的建设中,机械化作业率达到 80%,现场人工时效节约 30%,作业效率提高 60% 以上。他们首次应用强夯地基处理工艺,沙质地基承载力提升 80%-150%。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切割与焊接生产线,作业效率提升 50%。

“以天然气脱硫模块为例,我们把这个重约 330 吨,超 20 米高的庞然大物分解成 10 个模块,分别在工厂制作出来,再到现场组装,不仅大幅减低人工成本,还减少大体积设备占用作业面。采用模块化施工后,现场减少作业人员 65 人、机具 27 台,缩短作业工期约 15%。”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部设备管理岗负责人张中国说。

考核与监控并举安全风险做“减法”

“电缆沟怎么不按要求深度挖?安全警示牌怎么没有悬挂?必须马上停工。”1 月 26 日,该项目部安全负责人邱德阳看到联合站三标段土建施工存在问题,立刻叫停了施工。

根据考核机制,违规人员的安全积分已经达到 6 分,不但要暂停施工,还必须停岗做检查,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重新上岗。

“交警式”考核是该项目部在原考核基础上改良的安全积分考核制,将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作业细分为 5 章17 项 50 条具体内容,列出政策解释条款,涵盖各方参建员工。

4 月,该项目部考核承建方人员 238 人,陆续培训 400余名施工人员和 29 名监护人员,局部停工限期整改 22次,停岗再教育 6 人,列入黑名单 2 人。正是由于采用了合理的考核机制和严格的执行手段,联合站在建设中,施工人员自我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大大减少了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

作为顺北打造全面感知、协同管理、分级管控的智能化油气田的重点场站,安全防护不仅来自安全管理人员监督。从施工作业开始,工程建设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运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掌握工程人员投入情况和开展可视化管理。

5 月,在罐区防腐施工、设备容器等专项检查验收中,该项目部发现各类隐患 98 项,已全部整改完毕,下发督办通知 21 份,全部实现整改反馈,打造出“平安工地”。

哪难党员就到哪鼓舞士气做“乘法”

6 月 10 日凌晨 4 点,该项目部执行经理刘文胜在建设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消息:“消防泵调试完毕,水炮喷射高度已达到设备顶端中央。”

这是该项目部的党员帮扶突击队在现场解决众多难题的一个场景。党员领跑、骨干参与是党员帮扶的核心,他们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类疑难杂症优先协调、解决,为联合站建设保驾护航。

2020 年 7 月,正逢新冠疫情期间,联合站建设遇到困难。面对人员问题,该项目部经过讨论,将顺北工区内的施工人员整合、分组,统一调配,确保关键工序推进。由于工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交通不便,疫情期间部分物资运输通道无法继续使用,该项目部积极和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打通三条物资进场的绿色通道,保证所需物资供应不间断。

仅疫情期间,该项目部先后检测新入场人员 430 余名,协调 45 名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提前拉运各类工程用料 260 车次。同时,他们邀请医生护士驻守施工现场,实时呵护施工人员身体状况。疫情期间,工程现场人员安全健康,工程进度平稳。

在施工现场,哪里是重点难点,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陷阵”的身影。党员帮扶突击队成立后,先后帮助解决施工难题 80 多个,员工生活难题 21 项,将各参建方拧成了一股绳,干出了西北石油人的气势和担当。

打好检测“组合拳” 质量隐患做“除法”

联合站内仅钢构件的工程要焊接钢结构 6186 吨,作业标准高的储罐、管线等设备焊接较多,在温度、风沙以及罐体内部光线不足等施工环境,对焊工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设备的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防腐、保温等措施,仅靠常规检查难以发现所有隐患和质量缺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缺陷并整改,将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该项目部和监督中心多次举办焊工技能考试,模拟现场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标准等方式,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通过考核的电焊工被输送到联合站工作,输送工程建设的高技能作业人才,为快速平稳推进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仅在管线和储罐焊接中,该项目部组织 3 次焊工考试,挑选 170 名优秀焊工入场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项目部还引入第三方质量技术服务和监管,同时,委托符合检测资质的第四方检测单位,对已检测焊口随机抽取点进行飞行检测,对第三方检测拍片记录进行复片排查,确保施工质量。

“首件必检,样板引路”是该项目部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质量远超设计标准的关键。项目建设中,每完成一道工序,项目部质量工程师就对工序或工件进行编号,并记录操作者姓名、施工日期、焊缝咬边、错口等详细信息,并将最优秀的工序、工件作为样板推广到整个工程项目中,通过推广样板经验、样板指路,指导后续规范施工,及时预防和纠正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从而带动推进后续工程高效推进。

据了解,联合站工程中主要质量控制点首件一次合格率达到 97%,储罐焊接一次合格率 99.1%,工艺焊接一次合格率 98.2%,超过项目施工要求 ,确保工程质量过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