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形图,你一定会发现,整个南美大陆的西部竟然是由山联系起来的。地形图上那代表山的棕黄色,在太平洋的东南岸密密地堆挤在一起,犹如一条蜿蜒狭窄的带子。这便是著名的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长约8900公里,是西半球高耸的脊梁,也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的顶端,好像是由雪峰排列而成的白练。它的周围充满了神秘的声音和离奇的传说。

安第斯山脉似一条迷人的魔带,吸引着哥伦布、达 伽马等一些探险家,也吸引了无数的登山好手们。安第斯山脉的最髙峰阿空加瓜峰,被登山家们称为“西半球的展望台”。

对于470年以前居住在墨西哥山地的印第安人来说,曾被他们视为神灵住所的“烟峰”,在印第安人与西班牙殖民者的战争中,扮演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1519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军队侵入墨西哥。这些掠夺者的军队,凭借严密的组织、良好的训练和先进的武器,残酷地屠杀印第安人,抢劫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到1521年,绝大部分的印第安部落都已遭到毁灭。但是,位于特诺奇蒂特兰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却依旧坚强地守卫着他们的国土。阿兹特克帝国凭借它在地理位置上的有利条件和远远超过其他印第安部落的军事力量,保持了墨西哥印第安民族的最后尊严,使得西班牙军队不敢轻易冒犯它。

1521年,西班牙军队的指挥官赫尔南多 科尔特斯终于按捺不住侵略的野心,十分蛮横地向阿兹特克帝国提出了挑战。科尔特斯自信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和武器性能,却低估了阿兹特克印第安勇士的力量。战争持续的时间要比科尔特斯想象的长得多。西班牙人不但未能获得大的进展,而且他们的火药很快用光了。

科尔特斯明白,没有火药,火枪只是一根不顶用的棍子,火炮则完全是一堆堆的废铁,西班牙皇家军队将在骁勇善战的阿兹特克勇士面前不堪一击。他们或许会被赶下大海,甚至还会被削下头皮,作为阿兹特克人祭祀神灵的牺牲。

在军营里,科尔特斯背着手,毫无目的地来回踱步,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改变这个局面。然而,科尔特斯不甘心自己这支在整个欧洲都享有盛名的军队,毁灭在“文明人”所看不起的土人手里。

一名下士向他报告:制作火药的工作没有什么希望,因为没法搞到硫磺。

科尔特斯大发雷霆,把这名下士与其他士兵痛骂了一顿,然后心烦意乱地挥挥手,让这些被他称为“蠢猪”、“饭桶”的部下统统退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去。傍晚,科尔特斯走出军营,仰望着远方在红色霞光映照下的群山,不由得发出一阵叹息。往日的征服愿望,此时已被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恐惧心理所代替。眼前的山峰,根据印第安人的说法,是一座有神灵居住的山,是一座“会喷火的山”。忽然,一个念头在科尔特斯的脑海里闪过:“会喷火的山”,也就是说,是一座火山,而在火山口的附近,往往可以找到硫磺。想到这里,科尔特斯不由得来了精神,他立即下令全体官兵做好准备,他要率队去攀登这座“会喷火的山”。

第二天,这支庞大的西班牙军队出发了。在科尔特斯的喝令下,士兵们不敢怠慢,他们呼呼地喘着粗气,一脚深一脚浅地踏过雪线,跋涉在冰雪覆盖的山坡上。

这座山峰的海拔高度虽然超过5000米,却没有任何险峻的地段。它的斜面非常缓和,使得这支西班牙军队中的一些人顺利地到达了顶峰。

他们果然在山顶的火山口附近找到了大量的硫磺。西班牙军队得到了至关重要的补充,这样,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久,阿兹特克帝国便在西班牙人的火枪火炮攻击下灭亡了。当然,当时的科尔特斯所关心的不是登山本身,他并不知道,他的军队竟然创造了一项早期的登山记录。

严格地说来,科尔特斯他们所攀登的山峰处在安第斯向北延伸的高原上。尽管它具有5452米的海拔髙度,具有像日本富士山一样的美丽外形,但是,这些都引不起职业登山家们的兴趣。因为这些山峰的坡度太缓了,无法给登山家们提供历险的乐趣。

登山家们感兴趣的是安第斯山的本身。这座世界上最长而不中断的山脉,以它无数峻峭的险峰吸引着登山者。

1700年,一支由法国与西班牙联合组成的登山探险队来到南美洲,他们代表南欧人第一次跨出了向安第斯山宣战的步伐。这支由布盖尔和拉肯达米奴两位科学家率领的登山队伍成功地登上了赤道南端的厄瓜多尔山。

1802年,德国的科学家和地理学家亚历山大 赫伯特来到厄瓜多尔山,目的是为了登上科托帕克希(海拔5897米)和钦博腊索(海拔6272米)两座火山。但是,赫伯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到达钦腊博索火山海拔5800米的地方。他望着髙髙在上的顶峰,无可奈何地耸耸肩,承认自己失败了。

又过了整整70年,赫伯特的继承者,德国人威鲁赫尔姆拿 赖斯和艾斯寇巴鲁终于登上了科托帕克希这座世界上最髙的活火山。

8年以后,也就是1880年,原来在马特荷伦峰上展开争夺战的老对手爱德华 温巴与詹安东尼 卡烈尔都已40多岁。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与意大利的登山英雄,不计前嫌联合组建了登山队来到厄瓜多尔。

温巴与卡烈尔先在厄瓜多尔较为平坦的山上进行探索性攀登。等到完全适应了南美的气候之后,他们才鼓起勇气,向钦博腊索火山的顶峰进军。依照1700年以来的观点,钦博腊索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所以,他们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全面而慎重。

钦博腊索山峰实际是座死火山,所有山路均被冰雪封闭,攀登者每走一步,都是在开辟新路,都有生命危险。

温巴与卡烈尔的成功在当时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他们的攀登高度记录在南美洲整整保持了25年。尤其让他们髙兴的是:经过一番曲折以后,两位老朋友终于在6000多米的高峰上握手言和了。

南美洲早期的登山学者西蒙。波利瓦鲁曾将钦溥腊索山称作“世界的展望台”。但事实上,钦博腊索并不是世界的顶峰,它甚至连南美洲的最髙峰也轮不上。

南美洲的最髙峰是阿空加瓜峰,它海拔6964米,高出西半球所有的山峰,可称为“西半球的展望台”。

阿空加瓜峰位于阿根廷与智利两国边境,它具备了最不利于登山的三个条件:疏松的岩质、猛烈的寒风和稀薄的空气。阿空加瓜峰顶尽管冰雪较少,但是强烈的山风却从不间断。加上山上的空气十分稀薄,使攀登阿空加瓜峰的登山家都有这样的强烈感受: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与寒风的殊死搏斗中完成的。

1896年底,英国登山家爱德华 费茨杰拉德率领登山队来到阿空加瓜峰下。费茨杰拉德在两年前与向导楚布里根通力合作,攀登了新西兰的达斯曼峰和协荷东峰。这一次,费茨杰拉德的登山队中除了楚布里根之外,还有英国登山家史邱亚多 温兹和意大利向导尼克罗 兰拉等,可谓兵强马壮,人才济济。

他们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该在哪里扎下营地。这个问题让登山家们忙碌了好几个星期,直到1897年的新年快来到之时,费茨杰拉德一行才在髙约4300米的荷空冰川上,找到了适合他们扎营的地方。从荷空冰川高地到阿空加瓜峰顶,还有2800米的陡峭路程。狂风在这一带为所欲为,卷走了成千上百吨的冰雪,还把疏松如砂的岩壁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攀登者在这样的岩壁上攀登,一不小心就会随着岩砂滑落而送命。

从荷空冰川出发不久,登山队里的一些人就开始脸色灰白,四肢瘫软,体力明显不支了。费茨杰拉德只好让他们退出攀登的行列。庞大的登山队只剩下了五六个人。这五六人鼓足勇气坚持到1897年的1月14日。这一天,他们准备向最后的目标冲击。

到了页岩区,山峰的斜面坡度缓和起来,疲惫不堪的登山队员慢慢地向上攀登。离山顶还有1000多米的时候,全队人都得了高山病。这种病是随着高度的增加,人体内缺氧影响血液循环而诱发的。他们的体力开始衰竭,出现呕吐、气喘,甚至神思恍惚……

费茨杰拉德等人如喝醉了酒,身体摇晃不定。但是,无情的寒风仍不放过他们,一股股强风向他们猛袭过来。他们以最大的毅力忍受着这一切,坚持攀登。他们每前进四五米都得花上几个小时,而且连续四次都被强风击退而下。

当天空稍稍放晴,他们又开始第五次冲击。这一次,他们到达了离山顶300米的地方。

胜利在望,费茨杰拉德决定停下来休息和用餐,养足精神后再一举登顶。然而,这是个极其错误的决定,就是这个决定使费茨杰拉德抱憾终生。

这里,海拔在6600米以上。由于筋疲力尽,加上髙山病,费茨杰拉德和其他几个人用完餐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天呀,峰顶就在眼前,而我不得不面临失败,这太不公平啦!”费茨杰拉德喟然长叹。他喊叫着,“不行,不能这样,我还得向上,向上!”

老朋友楚布里根阻止了他。楚布里根出于对费茨杰拉德生命的考虑,决定让温兹与兰拉护送费茨杰拉德下山,自己则单枪匹马地向山顶冲击。

“放心吧!亲爱的费茨杰拉德,”楚布里根说,“我一定会征服阿空加瓜山,替你教训这个冷酷无情的家伙!”

这时候,楚布里根也已精疲力竭。为了实现夙愿,为了好朋友费茨杰拉德,这位瑞士向导以惊人的毅力挣扎着,挣扎着……终于,他爬到了山顶。他把冰镐插在雪地里,让它留在这西半球的顶点上。

—个星期以后,温兹和兰拉也紧随着楚布里根,攀上了这个西半球的展望台。

费茨杰拉德的登山队在安第斯山脉创造了上个世纪罕见的英雄业绩。然而,十分遗憾的是,这支英雄队伍的领导者费茨杰拉德本人,却没有能加入到最后征服者的行列之中。

费茨杰拉德登山队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英国国内的登山好手。他们抱着建功立业的志愿,远涉重洋,来到了被欧洲人称之为“新大陆”的美洲。这其中有一支是由康威爵士率领的英国登山队。他们沿着费茨杰拉德登山队开创的路线登上了阿空加瓜山的顶峰,接着,又向屹立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背后的山峰伊利马尼峰进军。

伊利马尼峰是安第斯山脉在玻利维亚境内的最髙峰,海拔高度为6882米,是一座至今仍被认为难攀登的山峰之一。康威爵士的登山队历尽艰险才来到被冰雪覆盖的山脊上。这时,被雇来搬运物资的工人却怎么也不肯前进了,他们说嗅到了死神的气息。

物资的运送,是登山队的生命线。眼看着康威爵士的登山努力就要前功尽弃,这时,队里的向导安多瓦奴 纳其斯纳和路易 培里挺身而出,自愿担任搬运工。这样,登山队又可以前进了。最后,他们如愿以偿,站立在伊利马尼峰的顶上。

阿空加瓜峰和伊利马尼峰被征服以后,新的登山热潮席卷南美大陆。在这个热潮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登山英雄,其中在世界登山史上,安妮 培克要算是一位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了。1895年,已经45岁的安妮 培克去欧洲旅行。她在路过阿尔卑斯山区的时候,顺便登上了著名的马特荷伦峰。从此,这位美国女教师便爱上登山,每年假期,她总要去著名的山区领略登山之乐。登山这项一般观念上属于男子汉的事业,竟然成为安妮 培克生命中的—部分了。

【本文节选自《探险记系列4》,作者:刘丹,有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