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经过去20多年了,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李师傅。

李师傅突然自杀了,是在他家里卫生间上吊身亡的,还不到50岁,这是1997年的事情。

李师傅的突然离去,同事都感觉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

我感觉世事难料,挺伤感的,虽然我只有28岁,工作才4年。

但我还是挺尊重李师傅的,因为李师傅说他最喜欢读书人。

我1993年大学毕业到这家大型水泥生产国企上班(2500多人),被分配到矿山车间工作。

上班第一天到矿山去,跟办公室同事见面。

还好我有心理准备,面对这个荒山野岭的矿山和破陋的办公室没有太失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快吃饭了,大家都拿自己的碗筷去食堂吃饭,我因为第一天上班,不知道山上是怎么吃饭的,根本没有带碗筷上山。

人走得差不多了,正在尴尬的时候,另外一个办公室的李师傅拿了一套碗筷给我,说跟他一起去食堂吃饭。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第一次有一个人愿意帮你,是很感激的。

后来我逐渐熟悉了矿山的人和工作,对李师傅也了解更多了。

李师傅在山上负责安全工作,话语不多,但是工作很负责。办公室聊天的时候他很少讲话,但是会在旁边不停地抽烟,听大家聊天,开玩笑,说荤段子。

因为在矿山工作,工人喜欢喝酒,但是李师傅基本不参加酒局。

李师傅喜欢到我办公室跟我聊天,他说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喜欢跟读书人打交道。

李师傅没什么爱好,对领导的一些不正作风其实很看不惯,但他也基本不发表看法,实际上他好像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发牢骚,因为他的交际对象很少,跟办公室同事都不冷不热的。

1996年我当副矿长了,有独立的办公室,李师傅是到我办公室聊天最多的人,当然工作上的安全问题他也跟我反应不少。

我还是挺欣赏李师傅这样的人,工作态度端正,没有不良习惯和爱好。我想提拔他当生产调度,待遇会高一点。

但是李师傅说他没有什么文化,怕耽误我生产上的事情,说应该找有能力帮助到我指挥生产的人做调度。

我没有勉强李师傅,也许他说的是对的。

虽然李师傅平时不参加我们的酒局,但是每年春节的时候,他一定会在家里精心准备一桌酒席,邀请我们领导和几个大学生去他家里聚一聚。

我发现每年这个时候是李师傅最开心的日子,一般他自己也是一醉方休。

随着90年代国企改革,大量工人下岗,我们单位风声也逐渐紧起来了,工人大多有点人心惶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礼拜我在厂部开会回矿山,都会把厂里估计要搞工人下岗培训的精神进行传达,没有技能的工人都忧心忡忡。

李师傅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其实他没必要忧虑,因为他不到几年就要退休了,万一不行还可以提前病退,不用担心下岗的事情。

而且,我们几个领导也没有想过他下岗的事情,因为矿山安全工作很重要,李师傅负责安全工作多年,尽心尽责。我也给他私下说过,让他安心。

但是,我能观察到,李师傅越来越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了。

而且有一天他竟然第一次对一个汽车司机违规大发雷霆,一定要我处理这个司机。

我想这应该也是他焦虑的一种发泄吧。

在工厂裁员下岗风声鹤唳的氛围下,普通工人承受了更大的精神压力。由于长期在国企这种太舒服的环境下工作,有进取精神的人很少,大家都在混日子,特别是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危机感更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看似平静的一天天过去,实际氛围很沉重。

突然一天,李师傅的老婆哭着打电话来,说李师傅晚上在家里卫生间上吊了。

我很震惊,也很后悔,后悔我最近没有找李师傅好好谈心,如果我能更细致一点,找李师傅多聊天,或许他不会走这条路。

我仔细想想,李师傅走上这条路,应该不仅仅是因为担心下岗的事情,我感觉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跟他没有什么爱好,没朋友有关系。

我猜测,也许李师傅认为生活很快就会没有意义了,一旦提前退休,天天呆在家里,没事情做,也没有人交流,会非常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对于李师傅来说有更多一层意义,有工作就有精神支持,就有事情做,就有忙碌的时间,就不会无聊,不会孤单。

至少上班可以看见同事,这也许是李师傅喜欢上班的原因。

李师傅是个好人,祝他一路走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