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于新生儿的研究发现,出生 14 个小时后的人类婴儿就会以貌取人了,他们更喜欢看漂亮的脸,而不是不漂亮的脸。许多人会根据外表来判断他人,认为“美的就是好的”,并相信好看的人更优秀、更聪明、更成功、更重要和更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前从日本传过来一句网络流行语“颜值即正义”,很快就在年轻人当中走红,让人们潜意识地认为“长得好看就是正义的代表,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这些就是外表优势,或外貌主义(lookism)

而如果这样的现象发生在外表本就优于普通人很多的流量明星身上,就会形成更强大的效果。粉丝们会认为爱豆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是完美的,不允许他人玷污,从而把爱豆神化。

类似这样的因为一个人身上的某种光环(偶像光环),而让他人对其认知扭曲、观察和判断错误的一种现象就是光环效应(Halo Effect)。被光环效应所影响的人,本身就会产生认知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人一旦被神化,就离宗教不远了。一个爱豆能有什么力量成立宗教呢,现实是不太可能的,于是爱豆之于粉丝的影响就很容易变成PUA(精神控制)。不是爱豆故意想要PUA粉丝,而是粉丝无形中自动被爱豆PUA。比如张哲瀚在微博发了一张NC手势的照片,粉丝就会跟风模仿。如果爱豆没有引导正面的价值观,饭圈就容易变成邪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饭圈为爱豆打榜,每天需要在十几个排行榜中为爱豆点赞,发微博,一圈下来2个小时左右,或者由“粉头”牵头的集资行为,粉丝花钱合起来为爱豆打广告,发应援标语等等,就是资本运作式的新型传销

如此,粉丝为爱豆付出得越多就越难抽身,就越是会以为自己是真心喜欢这个爱豆的。这就是沉没成本

而粉丝们对于同性爱豆的喜欢,大多是源于自己想要成为,但却没有能力成为的理想中的自己,是对自我期望的一种心理投射。对于异性爱豆的喜欢,大多是源于自己心中对理想的另一半的心理投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被造出来的新词,比如妈粉、女友粉、唯粉这类词语,就会让粉丝有了身份认同感,让自己更加能够代入这个社会角色,去完成自己角色所担当的职能。只要加入同一个偶像的饭圈,就会让粉丝有种找到了组织,在同一个圈子有了归属感认同感。这样的感觉对于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同的人来说,确实是种治愈,会让他们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爱豆养成类综艺,比如偶像练习生,创造营,青春有你,都是你一票我一票投出来的爱豆,这里我们暂时撇开普通人,普通人很难做到为了自己喜欢的爱豆每天准时投票,打榜,刷热搜,控评,或者集资买节目冠名商的奶,只为了多一张投票资格。但是饭圈的粉丝会把这些都做了,只感叹袁隆平老爷爷让他们吃得太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粉丝们会如此狂热呢?这要追溯到日本娱乐圈,当年AKB48就以人数多(能涵盖各种喜好人群)、爱豆养成系、淘汰类选举投票的经营模式圈到了大量的现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这样成功的模式就被韩国娱乐圈学去了,便办起了《Produce 101》(创造营101)这类养成系综艺,曾被质疑抄袭AKB,但是他们却不承认。为了赚快钱,把练习生改成了一年就换一批全新的人,但是其经营模式完全没变,还是人数多、养成系、淘汰类选举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模式的造星运作方式,让粉丝们有了偶像们是自己一票一票投出来的深入参与感,拉近了偶像与自己的距离,而自己对偶像有决定TA是否能成团的主导权的错觉。人一旦有了权力,大脑就能体会到权力带给自己的快感,让自己越陷越深。

这是深谙心理学和资本市场规则的日本娱乐圈资深人士,研究出的爱豆打造(圈钱)模式,韩国抄了但没完全抄会,于是爆出了选票造假事件。而我们的资本尽管买了韩国节目的版权,却只想着捞多点再捞快点,在投票机制中加入了买冠名商的奶,能无限多得选票的规则,于是就有了倒奶事件,成为了浪费粮食的元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是饭圈粉丝们天生就会这种集资、打投的方式吗?并不是。韩流的文化入侵让粉丝们有样学样,资本把这种大逃杀、割韭菜式的疯狂圈钱模式披上了一层偶像爱豆的华丽外衣,让粉丝们嘴上喊着割割,心甘情愿地被割。

基于外貌主义神化爱豆潜在邪教性质、沉没成本深度参与感身份认同感以及资本运作下的套娃圈钱模式等等的原因。这背后的精心计算、步步为营、层层枷锁(一环扣一环)都会让粉丝容易沉迷偶像而不自知,盲目崇拜,导致认知扭曲,这些就是饭圈文化如今变得畸形的内在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事情一旦畸形了,就会带来危害,而饭圈也逃不过这个规律。那么它的危害性在哪?

刚才我也说到如果爱豆没有引导正面的价值观,饭圈就容易变成邪教。这话怎么理解呢?爱豆如果没有引导粉丝理性追星,粉丝就容易变得狂热。因为人一旦疯狂迷恋上了某个人,对于TA的看法就会变得有失偏颇,失去客观的判断,从而产生偏见。只要形成了带有偏见的这种思维模式,人就容易在看待其他事物的时候也带有偏见。

在现实生活中,偏见是引起歧视的根源。我们会发现,往往性别歧视的人群,他们通常也多少会有些地域歧视、种族歧视、外貌歧视、体型歧视、年龄歧视,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歧视除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从群体内部形成各种对立以外(有没有发现近年来男女对立、容貌焦虑的情况变多了?),还容易让人变得反智

就拿懂王川建国举例,他是个单边主义,种族歧视者,而他的选民们(信徒)也都基本上和他持有相同的价值观。看看最近一年美国的新闻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支持懂王的人,大多都是反对戴口罩,抗议打疫苗的群体。而这种带有偏见的思维模式,直接让他们成为了一群反智的人,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饭圈文化,因为缺乏理性追星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已经发展成了,不能说割割不好,谁说了一句批评的话,就会立马被他们网暴。就连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我国的美国问题专家沈逸老师,也难逃饭圈粉丝的人身攻击,和造谣抹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逸老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美国问题专家,国务院内参,被美国禁止入境的高级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面对牺牲的缉毒警察,余景天(父母贩毒)的粉丝说出了这样的话,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B站up主王小七Fire的潜入调查,发现饭圈的粉丝大多是未成年,小学、初中、高中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反之亦然。在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未成年阶段,就被无形的精神控制、偏见认知、邪教规则的饭圈文化所洗脑,我们的下一代会变成什么样?不用想象,其实已经有了前车之鉴,香港废青、湾湾觉青,都是这类洗脑控制下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让人高兴的是,最近中央网信办开始开展整治饭圈文化的专项行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个行动,我只想说一句,干得漂亮!

参考文献:
New Scientist, Babies prefer to gaze upon beautiful faces
Eagly, Alice; Ashmore, Richard; Makhijani, Mona G.; Longo, Laura C. (1991). "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 bu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0: 109–128. doi:10.1037/0033-2909.110.1.109
Roeckelein, Jon. E (2006). Elsevier's Dictionary of Psychological Theories (1st ed·). 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R.B. Cialdini, (1984).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New York: Quill William 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