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好奇在农业生产中小规模生产还好,但是在大规模生产中就容易失败,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小规模生产失败的案例并不比大规模生产失败的次数少,甚至小规模生产中,失败的案例更多,只是人们往往会选择忽略掉那些小规模的失败案例,而重点记住大规模生产的失败。举个不太恰当的案例来说,之前国内零星出现新冠肺炎案例,大家也都依旧照旧上班出行,但是前阵子郑州大规模爆发新冠案例的时候情况瞬间就变了,全省草木皆兵,为什么?很明显规模大了,人们更容易长记性。对于大事件,人们往往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不过在农业生产中,小规模生产至大规模生产的案例推广往往难以产生非常乐观的结果,这已经不是个案。这里可以给大家参考几个案例,去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我国新疆做了一个高密度示范案例,并最终获得了1663.25公斤的超高产纪录,这样的高产纪录放眼全世界也能够排得上前几名的吧。通过该实验我们清楚的知道了当前玉米还存在很大的生产潜力,那么既然新疆能够创造出这样的高产纪录,那么我们能否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推广这样的高密度生产种植方式,并获得如此高产呢?

说直白点,不可能!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新疆能够获得的高产纪录属于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甚至不乏巧合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换做别的地方和别的年份获得高产的环境因素是很难凑到一块的。

搞农业的可能都知道,河南鹤壁浚县是我国的高产基地,在这里也诞生了许多农作物的高产纪录,不过今年来看,浚县恐怕难以再度创出高产,为什么?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今年雨水过大,同时阴雨天太多,难以提供充足的光合,7月下旬关键授粉阶段的阴雨天气又无法提供良好的授粉环境,因此种种因素其实都不利于创造高产。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存在一个因素就是小环境我们对于生产环境相对来说更加容易控制,甚至在阴天我们还可以通过光照人工补给灯光以便提高光合作用,这是对于小面积来说,那么如果是几十亩、上百亩、上千亩的话,您觉得还能够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光合吗?显然在一个以大规模生产的案例中,我们对于很多环境因素的掌控力都是非常弱的,因此想要在大规模生产中获得高产、成功,除了技术过硬之外,管理方面也要及时跟进,这样才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