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茶

文/林东祥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父亲承包了大队茶厂,茶厂座落在面南座北的平缓山坡上,有三五十亩,最先是用柴火,铁锅手工制茶,但工效极低,而且人非常辛苦,过后就贷款买了炒茶制茶的机器,故我最早喝到的好茶,也就是我父亲亲手制的茶,当时也认为父亲做的茶好,困为父亲承包茶厂生产的茶,拿过武平县制茶比赛的二等奖呢。

1980年春夏,高中毕业考中专,那时生活艰苦,夜读常要超过子夜,而伴我读书温习的就是家里带来的绿茶,每当昏昏欲睡时,泡上一缸浓浓的绿茶,大口缀饮,即能重新抖擞精神,绿茶是助我升学的功臣,当时我村考上中专的奖励30元钱,在升学宴上,父亲特地请了经作局(后合并至农业局)指导茶厂生产有功的两位农艺师参加宴席。

后来父亲不包茶厂了,但他依然保持喝茶的习惯,自己种茶制茶,家里几十棵老茶树,每年都会做几斤,手工炒茶最是辛劳,起先要摘下青翠的茶叶,然后不能放置过夜,要马上炒茶,在烧的火热大铁锅前不断用手翻动炒茶,整个手指都染成青黑色,他大汗淋漓,既要调节火候,又要不停地翻炒和晾干,以至汗流浃背,用毛巾不断擦拭脸颊的汗水。辛勤劳动换来扑鼻茶香,自家炒制的茶虽然没有机制茶的精制,而且略带苦涩,但在父亲和家人心中,却是最好最香的茶,它是自然的馈赠和对辛勤劳作的回报,而在外工作的我,每次都会带上父亲的茶,或独酌或与同事朋友共享,而每当泡上家里的茶,心中总是温馨异常。

客家人爱山,是大山的儿女,当然,大山的回报也是丰厚而慷慨的,茶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绿茶,荟萃天地精华,蕴含山川灵秀,铸自然魂魄,集人文熔铸,是千百年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绿茶不似其他茶种,不经发酵,最大地保持了天然本真,而武平人喝过了品种各异的其他茶后,最后又回归到饮用家乡的绿茶,这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也是精神素质决定的,绿茶清香而不艳不俗,正如客家武平人的朴质忠厚,绿茶的精神契合了本土的人文精神。

武邑重峦叠嶂,水廻山重。峰峦阻隔了人们的视野,不免使人心思沉郁,但武邑之人性格与南方人迥异,更有北方人的爽直和憨厚,个人浅见,认为饮茶可谓功不可没,武邑人尤喜绿茶,取绿茶提神醒脑之神力,尤其是阴雨沉沉,湿气重浊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是荡涤疲困的虎狼之师,更是独特的清心挹腑的良药,一杯绿茗,扫荡疲困如秋风吹落叶,使昏沉之思重新焕发精气神,而武邑人制绿茶最为精工,如今数十万亩茶园所产绿茶已遐迩闻名,香飘全国,这是优质独特生态与武平人文精神千百年来精妙结合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