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名单的公示》。我省共8个集体获奖,郸城县民政局榜上有名。

据初步统计,郸城县有30399名留守儿童、7529名困境儿童。让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茁壮成长,尤其要让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能够始终被雨露滋养、受阳光沐浴,让成千上万个家庭能够安心、放心、舒心,成为郸城县民政局近年来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阵地建设 筑起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近年来,郸城县民政局牵头,与县妇联、团委、教育等多部门联动,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全县30399名留守儿童、7529名困境儿童全部签订监护责任书;321名孤儿、37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近年来,郸城县民政局牵头,与县妇联、团委、教育等多部门联动,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全县30399名留守儿童、7529名困境儿童全部签订监护责任书;321名孤儿、37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全县村(居)儿童主任共514名,建立了23个“儿童之家”,负责“儿童之家”文体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等事务,专人负责和管理。民政局党组深入村(居)进行保护、关爱儿童的政策宣讲、知识普及、亲情服务、专题督导,在全社会营造关爱保护留守、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将家庭监护、亲情呵护、制度保护、儿童自护落细落实。由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掀起全社会共同关爱保护儿童的热潮,受到省市领导好评,被学习强国APP平台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极组织 多方力量汇聚“关爱之河”

郸城县民政局充分发挥县社会福利院的职能作用,重点做好孤弃儿童、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县福利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宗旨,不断拓展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以至仁至爱之心、行聚心聚力之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加大多元化、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专业化的管理服务队伍,并通过对外借鉴交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该局每年安排资金,不断提升福利院软硬件基础配套设施,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茁壮成长。筹集资金60多万元购买了图书、文体用品、桌椅板凳等,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及文化活动长廊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郸城民政人不懈努力,社会福利院的郝满堂考上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徐婷婷考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尚前进考入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另有4人在读高中、6人在读职业中专、5人在读初中、15人在读小学,《人民日报》对郸城民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力行 点滴关怀温暖“小小童心”

2020年以来,该局夏战酷暑、冬战严寒,工作一茬接着一茬。盛夏,联合县妇联、共青团郸城县委,共同印发了《持续深入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提高了群众对预防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溺亡工作的知晓度;隆冬,通过开展“寒冬送温暖 情暖童心”慰问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系列活动,班子成员带头走访慰问全县21个乡镇(街道)的重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棉被、米、面、油、方便面、牛奶等生活用品,指导各乡镇(街道)、村(居)委员会做好儿童关爱工作。

通过走访,了解到张完乡王营村散居孤儿杨某15岁辍学,跟随其堂兄一起生活,性格叛逆,四处流浪,局领导高度重视,经过研究,与郑州华心少年军校联系,让孩子重返校园。吴台镇河湾村的郭某,7岁时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父亲因犯罪入狱,母亲患精神疾病,小小年龄只能寄养在亲戚家,过着凄苦的生活;巴集乡段寨行政村的段氏姐弟三个,他们的父亲去世,母亲外出务工失去联系,爷爷年迈又身患残疾,无力抚养他们。民政局让这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入住了福利院。

走访中,发现有部分儿童父亲死亡、母亲失联,派出所无法出具证明材料,这些儿童的生活学习无法得到保障。民政局党组立即研究,决定“特殊儿童、特殊保障”,确立这些儿童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对他们进行政策保障。点滴真情,融化心灵,让爱的种子在郸城大地生根发芽。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郸城县民政局局长胡晓兰说,该局以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高度负责的态度、舍我其谁的担当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全面落实儿童福利事业各项政策,为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来源:周口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