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五个人物的成功历程,能够给任何人带来奋斗的力量与动力。认真看一下,好好品味吧!

人物一 尼克·胡哲

1982年,尼克·胡哲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仅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哲小时候受尽他人嘲笑,他在10岁时曾试图在浴缸里溺死自己,但没能成功。虽然胡哲高度残疾,但是父母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而是利用各种特制工具帮助胡哲打字、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哲与妻子

19岁时,胡哲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在被拒绝52次后,终于获得一个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从此开启自己的演讲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胡哲大学毕业,并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此后,胡哲出版多本个人著作,并在全世界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过1500多场演讲,成为一名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讲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胡哲与日本女友宫原佳苗结婚,次年儿子清志·詹姆斯·胡哲出世。到目前为止,胡哲以不到0.8米的身高活出了超过1.8米的人生,而且作为一名80后,胡哲还很年轻,他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二 朱之文

朱之文,1969年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农村,从小喜欢唱歌。在他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本来就很穷的家变得雪上加霜,迫不得已之下,朱之文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岁起,他开始跟村里人一起到北京打工,一直到41岁,他都以种地、打工为生,这与同村的其他村民没什么不同。

2011年,他身穿一身军绿色大衣参加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节目在济宁地区的海选,另类的衣着,普通的身份,却拥有专业级的唱功,这种新鲜事是互联网的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朱之文迅速成为网红,网友送其外号“大衣哥”。此后,有很多电视台邀请朱之文录制节目,使得其曝光率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大。

2011年12月,朱之文参加中央电视台真人秀节目《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获得第五名。这直接使其从小网红升级成中国最著名、最有特色的农民歌手,身价也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朱之文始终保持较高的曝光率和热度,其名气甚至超过很多一线歌手。如今朱之文一年的收入比普通人打工一辈子赚的钱还要多很多。

既然大衣哥取得了让普通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成功,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大衣哥的 “产品”是什么?他的“产品”其实就是从小自学出来的专业级歌唱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衣哥使用了什么营销策略?他穿的那身军绿色大衣和普通农民身份,使其自然而然地应用了“差异化营销策略 ”。

从整体上来看, 朱之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敢想敢干,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追梦之心几十年来从未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三 陶华碧

陶华碧出生于1947年,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所以她从小到大一天学都没上过。20岁时就结婚了,之后生下两个孩子,但没过几年丈夫突然病逝。为了养活两个孩子,她只好去外地一边打工一边摆地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开了一家实惠饭店。

说是饭店,其实就是用捡来的半截砖和石棉瓦,搭起的一个小棚子,然后再摆两张小桌子。

她的这个饭店主要卖凉粉和冷面,为了让凉粉和冷面更好吃,她自制出麻辣酱作为佐料,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一个客人来吃饭,当得知麻辣酱没有了,客人扭头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触动很大,使她意识到麻辣酱的市场潜力。

此后,经过几年反复试制,麻辣酱的风味更加独特。于是,她在卖凉粉和冷面的同时,还开始单独卖麻辣酱,而且常常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关闭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然后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并招聘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陶华碧曾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均大受欢迎,甚至经常卖到脱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同年8月份,“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现如今,“老干妈”这一品牌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甚至相关产品还卖到了国外。2020年,陶华碧的个人财富高达90亿。

人物四 李嘉诚

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其5岁开始上小学。1939年,由于日本侵略军开始轰炸潮州,刚刚上初中的李嘉诚只好跟随家人一起逃到香港,寄居在舅父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冬天,父亲病逝前,曾把李嘉诚叫到床前,并告诫其:“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父亲病逝后,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并开始走上社会谋生。

当年,曾有人给李嘉诚看过相,结论是:“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岁时,李嘉诚在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当起了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期间,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1945年8月,李嘉诚被调到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他在此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1947年,19岁的李嘉诚到一家五金厂当起了推销员。由于业绩出众,一年后,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李嘉诚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7000美元,创立长江塑胶厂。最初几年,发展得并不顺利,直到1955年,才有所好转。

1957年,李嘉诚在阅读英文版《塑胶》杂志时,无意中看到一则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的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则消息使李嘉诚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于是他专门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

李嘉诚推出的塑胶花不仅填补了香港的市场空白,而且物美价廉,很快就成为热销产品。单是凭借塑胶花,李嘉诚赚了几千万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他大力开拓全球塑胶花市场,至1957年末,长江塑胶厂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商。1958年,李嘉诚开始进军房地产,并且取得巨大成功,为其扩大事业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以后,那个少年时曾被看相人判定为“日后恐难成大器”的李嘉诚,成了亚洲首富,资产超过2000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物五 吉米·巴特勒

吉米·巴特勒是黑人,1989年出生于美国休斯敦。巴特勒刚出生没多久,他的父亲就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特勒13岁时,因为长得丑被母亲赶出了家门。当时,他的母亲直接对他说道:“我不喜欢你的长相,你走吧!”

被赶出家门后,巴特勒无处可去,不得不在朋友家寄宿,而且每隔几周就要换个地方。直到快要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巴特勒在夏季篮球联赛中结识了汤巴尔高中的校友乔丹·莱斯利,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斯利在得知巴特勒的家庭情况后,建议他住到自己家里。巴特勒这才找到一个稳定的落脚点,从此更加专注于篮球。2021年,作为NBA球星,巴特勒的年薪高达3400多万美元。

巴特勒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他没有被悲催的身世打倒;其次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放眼社会,类似巴特勒的成功人士有很多,比如著名作家郭敬明、著名歌星韩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敬明的家庭背景很普通,他从小喜欢写作,并且长时间聚焦于此,后来依靠强大的写作能力而成名。

试想一下,假如郭敬明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后让他去工地上搬砖,就凭他那1.5米左右的瘦小身材,估计半天就能累进IC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韩红还没有成名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曾机缘巧合地找她做过一期节目,当期节目的主题是“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韩红确实没有为自己的相貌发愁,她专注于唱歌,发挥自己的音乐特长,一举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歌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每个人都没必要因相貌而自卑,真正应该自卑、发愁的人,是那些不思上进、自暴自弃、未来毫无希望的人。任何一个心中有梦、不畏艰难、不断努力的人,都很有前途。

上文中,介绍了多位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他们中多数人出身比较卑微,甚至个别人的出身有些悲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较于普通人,他们在家庭背景、相貌、智商、学历等诸多方面并没有优势,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要么靠一贯的努力、坚持、专注、不畏艰难;要么有勇气行动、善于抓住机会、不畏流言蜚语。

所以,不要停留于羡慕别人,要努力使自己变成别人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