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人民网)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创业者的战场……”塞罕坝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是“两山”理论的前行者和践行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的地方。自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人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阻止了风沙肆虐的脚步,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塞罕坝三代人的传承和坚持,成就了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塞罕坝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塞罕坝精神给基层组织工作三点启示。

启示一:强化“识人选人”很关键,就像选对树苗种才能扎根成林。塞罕坝人讲到,北方适合种植根系繁大的沙柳,西部沙丘地区适合种植耐寒耐旱的樟子松。好树苗栽错了位置,就会死气沉沉;好干部压错了担子,也会泯然如常。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人、怎样用人,历来关乎干部队伍战斗力,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知人方能善任。组织部门作为选拔管理考核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练就识人选人的“火眼金睛”。既要注意考察干部的平时表现,也要看其在关键时刻的应变和担当,充分地了解其品质、习性、专长,在对党忠诚的第一前提下,因事用人、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让好干部在最适当的岗位发挥最大的作用。

启示二:抓牢“关键少数”很重要,就像种下先锋树才能稳水固土。塞罕坝人讲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造林时,要先栽上一些适应性强的树,为其他树种落地生根创造条件。这些树被叫作“先锋树”。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拆违治乱、疫情防控等件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成果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市场经济的考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的农村亟待有人站出来、挑大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像栽上“先锋树”一样,通过抓牢“关键少数”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把群众牢牢凝聚在党旗周围,合心合力合拍、同心同向同为,切实形成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启示三:做好“招才引才”很必要,就像引入优质树才能绿阴如盖。塞罕坝人讲到,塞罕坝原来是没有樟子松的。因为它耐寒、耐旱、耐瘠薄,1965年开始试验引进樟子松,解决了干旱沙地造林的一大难题。如今樟子松已成为塞罕坝的第二大树种。“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已成为助力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做支撑,就很难在区域发展竞争格局中保持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要像引进优质树木一样,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以用为本原则,引进高端人才、适应性人才、应用型人才,让更多人才在破解难题、出谋献策、推动发展中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