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也是很多宝宝第一次离开家人,迈出了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不过很多时候并不是情愿的。

每年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幼儿园里都会上演“史诗级灾难片”,坐着哭、躺着哭、吃饭哭、睡觉哭……成群结队一起哭。

不仅如此,有些家长前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下一个镜头却演起了“琼瑶剧”,转身自己哭得泣不成声……

还有趴墙头的家长们。

很多家长看完这些,脆弱的心灵被扎成了筛子,不想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可是,看着身边的孩子全都背着小书包去上学,不上幼儿园未免有点脱离现实。

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孩子在入园初期有着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另外的20%并不是完全没有,而是症状较轻,能够自己调节焦虑。

家长舍不得孩子偷偷抹眼泪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千万别站在幼儿园的窗边让孩子发现。

我有个朋友,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半年前,就和孩子一起做各种准备和心理建设,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第一天,担心孩子不适应,偷偷躲在角落里观望,不小心被正在做操的孩子发现了,孩子张开双臂冲向远处的妈妈,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抱我”,哭的撕心裂肺,妈妈也泪流满面。
孩子一开始虽然不适应,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开始尝试接受这个新环境了,可看见妈妈的那一刻,刚做好心理建设瞬间崩塌,她的行为还带动了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于是整个班级里哭声一片。

妈妈的这个行为,让孩子的入园焦虑再度被延长。

在孩子入园焦虑这件事上,父母的状态十分的重要,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在孩子面前表达出来,孩子就很容易被焦虑的情绪感染到。

儿子刚上幼儿园时,他们班上有个适应能力特别强的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儿园不哭也不闹,还会帮着老师安抚其他哭闹的小朋友。

可奇怪的是,1个星期后,其他小朋友的焦虑慢慢得到缓解,他却开始每天早上哭闹着不肯进教室,给老师弄得一头雾水。

老师找到孩子的母亲了解到,原来这位妈妈一直自己带孩子,孩子和妈妈从来没有分开过。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后,妈妈在家整天精神恍惚,无所适从,每天放学接孩子回家,都会问孩子“今天有没有想妈妈呀?”、“你今天在幼儿园哭了吗?”、“有其他的小朋友欺负你吗?”。

孩子每次都摇头否认。

有一次带着孩子参加宝妈聚会,聊起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她委屈地落泪,说“儿子就是没有闺女好,你们的闺女每天上幼儿园都舍不得妈妈,我家臭小子根本不想我,不知道我白天在家有多想他”,边说边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这些都被孩子看在了眼里。

老师了解情况后,找机会试探性问孩子,“你哭是因为担心妈妈吗?”

孩子回答“妈妈离不开我,所以我才不想上幼儿园”。

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长焦虑的情绪很容易被孩子捕捉到,家长每天开心阳光,孩子也会积极乐观;家长每天态度消极,孩子也会慢慢变得焦虑。

所以说,若想让孩子克服入园焦虑,家长就要自己先迈过焦虑这道坎。

回想起儿子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幼儿园门口天天上演着“生离死别”的大戏,原本兴高采烈的儿子,一看其他小朋友满地打滚,不想上幼儿园,被这个情景深深地影响到了,转身抱着我崩溃大哭。

然后我就开始各种哄,把《我爱幼儿园》绘本里的内容给他背了一遍,他这才跟着老师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教室,我心想:努力半年的成果,差一点就付诸东流。

那段时间,我经常跟小区里的大姐探讨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大姐以过来人的姿态说“孩子上幼儿园哭正常,谁家孩子不哭?我家儿子上幼儿园那会儿,任他鬼哭狼嚎,送他进幼儿园我扭头就走,绝不给他留一丁点希望”。

大姐的话看似有道理,而且管用,但是在我看来,这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两个时间点让他的焦虑到达顶峰,一是断奶的时候,二是上幼儿园的时候。

如果说断奶的阶段我们称作“生理断乳期”,那么园分则属于“心理断乳期”。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过: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他们的解读能力不够,当孩子看到自己最信任的父母转身就走,他们内心的第一感觉会是,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不要我了?

看似简单粗暴的手段,会潜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误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关于入园引起的分离焦虑,家长可以这样做

1、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确定孩子的入园时间后,我们就要开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调整他们的作息时间。

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等。

然后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好的印象,这一点可以借助绘本来完成。

幼儿园允许的情况下,提前带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选择性参加幼儿园的室外活动,熟悉环境的同时,还能熟悉老师,都熟悉了之后,幼儿园对他来说就不是陌生的地方了。

2、理解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时,请蹲下来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告诉他,“妈妈理解你的心情,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但是上幼儿园就像爸爸妈妈去上班一样,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等你放学妈妈就会来接你回家”。

当孩子突然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我们可以用启发提问的形式询问他不想去的原因,比如“妈妈理解你,但是你能先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

千万不要给孩子暗示,问一些封闭式的问题,比如“是不是老师惩罚你了?”、“是不是小朋友欺负你了?”等类似话题。

听见孩子的心声,接纳他们的情绪,才是缓解焦虑最好的办法。

3、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道: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不能替代孩子去适应社会,也不能替代他承受本该有的磨炼。

每一名父母都要学会对孩子放手,当你学会放手的那一刻,孩子才有独立成长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总是要面对很多的“第一次”,想要避免“入园焦虑”,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才能勇敢地迈出自己的步伐,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