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公众号停更了一段时间,原因是自己生病了,病情不算严重,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长。在我的记忆中,上一次持续这么长时间生病的情况,或许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初中甚至是三十多年前的小学时期。

这次生病让我有了一个新奇的体验:头一回享受百万豪车——救护车的护送待遇!

前些天,我发现自己有头晕的症状,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一般这种轻微头晕的情况下,我好好地睡一觉就没事了。当我好好地休息了两天后,发现情况并未有好转,不仅头晕还在持续,还有发烧的症状

在生病期间,每天晚上开始发烧,伴随出汗,按照以往的经验,晚上睡一觉出出汗病就能自然好了。本着这种错误的经验主义,我持续好几天晚上没睡好觉,一直在出汗,出汗后,开始发冷,每天下午开始发烧。

除了头晕和发烧外,我并未有发现有任何其他的症状,因为没有发现其他的症状,导致了我错误判断了此次病情的持续性。

每次出汗后,状态好像都很好,但是到了晚上病情又开始反复,头晕发热出汗发冷反复的循环。

当持续了好几天后,我意识到本次生病的状况已经出乎了自己的期望,不去医院不吃药看来是没办法自我痊愈了。

在某个晚上发烧愈发严重达到39.4摄氏度后,我立即跑去医院(中大五院)寻求急诊。

等我抵达中大五院急诊部,工作人员先让我量体温,然后填表。毫无疑问我正在发热38.5摄氏度左右。

我测量好体温填好表格后,工作人员突然告诉我:本医院不接受发热的病人,必须要转移到人民医院,本医院会提供车辆把你护送过去。

此时,我意识到,或许门口的那几辆救护车之一就是我要乘坐的车辆,赶紧拍了一张照片留念。当晚,月亮很大很圆很亮,白月光,那么亮,却那么凉!这是我无法立即获得就医时心情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等待了大概五分钟,一位司机拿着我填的表单,示意我跟着他上车,救护车初体验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国内的医疗救护车,分为三类:
一、A型(普通型)救护车
1、病人搬运装备:上车担架、铲式担架、软担架。
2、肢体和上脊柱固定设备:夹板和颈托。
3、供氧/呼吸设备:氧气袋或氧气瓶,成分及儿童面罩,吸引器,以及最少两个10升固定氧气量,配有可调节氧流量。
4、诊断设备: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照明设备、听诊器、心电监护设备。
5、循环设备:输液4(升)、注射器4付和输液器4(套)、输液支架2个。
6、绷带包扎和护理设备:伤口处理材料、呕吐袋、尖型医疗用品容器(Sharps容器)、一次性无菌性手套。
7、成套器械包:产包、导尿包、清创包、医疗垃圾桶(袋)。
8、通讯器材:无线通讯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B型(抢救监护型)救护车
该类救护车里的医疗设备要比A型多一些,在配备A型囊括的相关设备之外,还需要加压输液装置、胸腔减压设备、便携式呼吸机或多功能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带存储和打印)、便携式气道管理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C型(防护监护型)救护车
在B型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呼吸道传染病转运系统设备和适当的清洁消毒材料。
除了上述医疗设备之外,所有救护车都需要配备急救药品,每次救护车出行之后,消耗的小票都必须立即补足,静候下次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辆救护车价值上百万,本次我的救护车初体验还比较好,毕竟自己只是头晕发热而已,并不是被抢救的对象。

到了人民医院,先测核酸,再验血,验血结果一看,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等都正常,只有一项结果不正常:快速C-反应蛋白,正常值是0-5,我的结果是89.04。

由于没有其他症状,医生也只能判断是某处细菌感染导致了发烧,但是,到底是身体哪里感染了细菌,无法判断,吃点药吧,不需要打针!

病看完了,但是,我还不能走,因为要等待核酸结果,幸运的事情是,核酸结果不到2小时就出来了,没问题。

吃了消炎药后,第二天已经不发热了,把四天的消炎药吃完,我确信本次生病危机解除,我回到了恢复期。

我信奉中学教了我六年的体育老师的观念:药是毒,尽量少吃药。这几十年来,身体还算健康,基本上几年才会吃一次消炎药或感冒药。

本次生病我因为没有发现别的症状,忽略了其严重性。这算是一个教训,有病还是尽早去医院,我吃了消炎药,才一天就没有了发热症状,早知如此,没必要硬抗一周。

以后,我生病三天不好立即去就医,避免无意义的煎熬,我们要相信科学,健康生活!

我是小天方夜谭,尽量分享一些自己看到的信息,希望每篇几分钟即可快速看完,欢迎大家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