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曾是上个时代的世界霸主。它所留下的辉煌成就,甚至比今天的美国更令人瞩目。

但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大英帝国一下从巅峰跌到谷底,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曾经巡航全世界的英国皇家海军,现在也成了笑话。

但至少,他们在战争中诞生了丘吉尔这样无比坚毅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英国军民与纳粹死磕到底,成功坚持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可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国内政局风云突变,被世界人民视为“英雄”的丘吉尔黯然下台,艾德礼成为了新任英国首相。

那么,英国人民为何会选择艾德礼,抛弃丘吉尔?艾德礼上台之后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相较于丘吉尔,艾德礼又赢在哪里呢?

根据这个调查,我们能够得出一个“不太严谨”的答案:“赢得二战的胜利”在英国人心里其实没那么重要,建立“全民医疗保健”这样真正给老百姓实惠的东西,才最重要。前者的国家领袖是丘吉尔,而后者的最大功臣,正是艾德礼。

中国有句老话,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道理其实很简单,处理任何问题的最优方案,一定是“防患于未然”,即“预判到它会发生,然后在发生之前将其解决”。

这个道理放在战争中,就是说:要在察觉战争来临的时候破解它,而不是战争到来之后再打败敌人。这里并不是要否定丘吉尔的功绩和能力,而是这个“道理”,确实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丘吉尔为何会在后来的竞选中失败。

但仅凭这一点还远不足以说明为何艾德礼能够打败丘吉尔。艾德礼作为工党领袖在战后成功上台,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造成了英国数以亿计的军费开支和海外贸易中断,使得本国的经济变得愈发困难。

与此同时,英国的海外投资在战争中被变卖,黄金储备几乎耗尽。最后,英国虽然成为了战争的胜利者,但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丘吉尔带领英国所获得的荣誉,只剩下“头顶上”的,而没有“身上”的。

战争结束后的英国,不仅再也无法独霸海洋,甚至连与美国势均力敌都做不到了。

大片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就连英国传统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也遭到了美国的渗透。这些都为工党的上位和保守党的下台埋下了伏笔。

其次,是战后英国人民思想的左倾。英国在二战中付出的惨重代价,让他们的国民开始深刻反思资本主义制度。

同时,英国人民也在战争中对社会主义苏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直接导致英国共产党在国内的影响力大增,甚至在大选中,有两名共产党员成功当选国会议员。

而共产党影响力的扩大,反过来又加强了工党的地位。这也说明社会变革成为了当时英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工党正是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愿望,在他们的竞选纲领中提出“要采取严格的计划政策和控制国家经济,其中包括控制物价。

要把英格兰银行、燃料、动力、钢铁等收归国有,扩大国家征用土地的权限”。

另外,在工党的纲领中还出现了“消灭失业现象,扩大社会保障,加强保健和教育事业,以及改善居住条件”等措施,这让工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支持者也越来也多。

正如《每日先驱报》所说“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赞成保守主义的一切黑暗面,……投丘吉尔的票就是要英国人民仍然过他们不愿再过的那种令人不愉快的日子”。

因此,就当时的国内舆论环境来看,工党上台已经是“势所必然”。

果然,在1945年7月的英国大选中,工党以146席的“绝对多数”胜出,成了新的执政党,艾德礼走马上任,成为了新任英国首相。

在经济领域,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现充分就业,艾德礼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许多基础工业,诸如煤炭、铁路、电力、道路运输以及钢铁等部门都被收归国有,由各种国家委员会进行管理。

尽管他没能在下一任竞选中实现连任,但他依旧是英国历史上不容被忽视的一位首相。

今天的我们能记住丘吉尔,更多是因为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对于全人类的“特殊意义”,而艾德礼,在英国的影响,反而更接地气一些。

可话说回来,丘吉尔是否真的无法继续领导英国人民,无法治理好这个国家了?其实不然。换句话说,从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等角度看,艾德礼与丘吉尔的差距是很大的。

以“二战的爆发”为例,前首相张伯伦绝非庸碌之辈,任期内的他已经尽自己一切所能,延缓战争的到来,为英国人民争取更长久的和平。

特别是当英、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回国的张伯伦受到了老百姓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可冷静的丘吉尔从德国疯狂扩军的行为中看清了潜在的危险,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殖民地和领土的丧失,还有可怕的民族复仇情绪,德国一贯的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社会得到恢复和发展之后,必然会死灰复燃,迎来爆发。

在法国占领德国鲁尔区的时候,丘吉尔就说,“我们一定不能因为法国政策的某一特定阶段而疏远伟大的法兰西民族。我们也不能背弃我们的朋友和我们的过去。”

表面上看,张伯伦和丘吉尔玩的都是“大陆均势政策”,平衡各方势力,可张伯伦却把打压的对象搞反了,结果最后酿成大祸。

而当战争真正到来时,丘吉尔继续保持了他一贯的冷静和理性。在希特勒的装甲军团横扫欧洲的时候,丘吉尔依旧坚定的选择“迎战”,决不投降。同时,又运用一切外交手段,甚至是私人关系,拖美国下水。

这些都使得英国能在战争中抵抗得更久,最终坚持到了胜利的到来。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又凭着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成了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者,迅速得到了恢复和重建。以上这些丘吉尔都是功不可没。

因此,当我们谈论丘吉尔和艾德礼的时候,以竞选的成败来评判两者的高低是不准确的。更恰当的说法:1945年的英国人民,更需要“艾德礼”,而不是“丘吉尔”。这才是艾德礼当选首相的根本原因。

《浅析丘吉尔的对外政治思想》元芳

《徘徊在理念与政治之间:20世纪英国工党的苏格兰政策探析》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