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是想讨论股票,是通过“炒股”来继续探讨“投资的逻辑”。这里的“你”不是各位,而是某些人。
‘炒股’是口语表述,略微有些贬义,准确说法应该是股票交易或者股票投资。听说很多人都炒股,不过我本人基本上不炒,而且理由还很充分:第一是胆小,第二是水平low,第三是没时间。
胆小是天生的,可能跟五行缺金有关。突出表现就是虽然一直都很天真特好奇,但比较厌恶不确定性。就像如果哪个人说话有两次不靠谱,我基本上从此再不跟他认真交流了——以此来回避不确定性。
水平low和没时间有些因果关系。水平不行的主要原因是智商低情商低,但古语说勤能补拙,如果肯花时间学习研究请教实践调整,估计水平也会上来的。我说的没时间,是没有学习研究请教实践调整这个时间。
财富都是劳动的收获,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请客吃饭也是劳动。人之公平在于每天都有24小时,人之差异在于时间效率不同。
和上一篇里的分类一样,股票投资也分为价值投资和价格交易两种。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公司价值评估,也就是评价我们要投资的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我们在里的里说,好公司就像美人,也要看三围:Size 赛道,Superiority 相对优势, Speed 成长速度。
如果具体到一个特定的公司,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产业政策、技术发展、消费趋势;公司的财务指标、运营指标、发展规划;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相对竞争优势、未来成长趋势,等。
基于上述的内容,我们也许大概能判断出来这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从而决定是否来进行价值投资。类似于贵州茅台,万科,格力这些大白马,都是价值投资的典范。
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好’公司的价格往往都比较贵,这时候有些人就望而却步了。但好而便宜的公司少之又少,就像美女身边从来都不缺追求的人。
更常见的股票投资往往都是价格交易类型的,也就是在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过程中,通过低买高卖(做空的反之)来获得盈利。这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赚钱模式。但实际上能做到的也非常少。
价格交易对操作者要求比价值投资还要高几个量级,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企业自身的价值评估外,还要加入价格的因素,比如说:国际局势、国内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动向;机构的倾向、游资的动向、散户的情绪;比如说K线指标、波浪的位置、成交量变化,等等。
把这些因素和数据都考量计算之后,也许能够评判出此刻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也就是价格高于价值的话,那就卖出或者做空;如果价格低于价值的话那就买进或者做多。或者如果认为价格会继续上涨就做多,继续下降就做空。
价格交易的投资者考虑的主要是价格的变化趋势,而跟公司的价值评估可能没啥关系。可能一个很烂的公司,但还是有人愿意买,那就借着趋势去交易。
我自己不炒股的原因也恰是如此——要决定一次股票交易,需要研究的内容太多太多了,需要专业的知识、深入的挖掘和彻底的理性。我自认没有这个水平,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可能研究了水平也还是不行。
多年以来,认识人里炒股的有几千,但记忆中只有三个人算是高手。
一个是原HP领导的老公,他当时在IBM,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妞,很少交际应酬,爱好除了打网球就是看股票,每天下班后要看大概四五个小时的股票。前阵儿见老领导,说这位仁兄行情好的时候每天盈利几百万,平常也就是每天几十万。
另一个高手是我本科的师弟。在十七八岁时,我们都忙着抽烟喝酒泡妞,他就开始炒股。这些年他白手起家,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妞,现在管理自己的基金公司,大概四五支基金,十来亿的盘子,收益全国排名前十。
还有一个高手是多年前认识的一位朋友,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妞,但经常交际应酬。他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研究股票,就是跟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董秘泡在一起。一年可能只交易一两次,每次几千万或者几亿,买进之后就出去旅游,然后等着几十个涨停。
还有一些高手我很熟,比如当年的王亚伟和徐翔,曾经经常在媒体看到他们,只是他们不认识我。王亚伟是公募基金的典范,看家本领是全公司帮着抬轿子;徐翔是私募基金的楷模,最擅长价值投资,偶尔做一些内幕交易。
股权投资和炒股也很像。价值投资就是评判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价格交易就是判断这家公司的价格趋势(估值)。无论哪种风格,都需要很多时间,需要比较专业,需要一些胆略
专辑:授米投资笔记
作者:授米老李
扫码领取
金融三十六计
一书通览企业生命周期
中的三十六种融资模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