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Lady格蕾丝

01

01

2020年1月20日,距离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还有4天,对于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医生陶勇来说,这一天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具体地说,是他历经劫难的一天。

下午出门诊时,遇到一个在一周内快速失、同时还伴有头疼耳鸣症状的女患者,陶勇正在认真地翻阅患者母亲带来的厚厚一沓病历和报告,他隐约看到有一个人进了诊室,径直走向自己的身后。

陶勇当时没有多想,这样的情况在医院里很常见,虽然有导诊护士,但有时病人也会趁其不备跑进来插队问诊。

突然,陶勇感觉后脑像是被人用棒球棍狠狠一击,顿时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袭来,他的头磕到了办公桌上。

紧接着又是一击,力度更胜之前,陶勇听到旁边的患者大叫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人袭击了,他慌忙站起来往外跑……

陶勇拼命地奔跑,跑到楼梯口的拐角处发现是一个死胡同,他刚要转向,行凶者已经贴近,陶勇本能地抱住头,重击再次袭来,他整个人被击倒在地。

陶勇大声呼救时,看到一个白色身影猛扑了过来,同行凶者扭打在一起,陶勇趁机爬起来,跌跌撞撞往扶梯跑去,迎面看到一位护士,她先是一惊,然后迅速扶起陶勇,连扶带背地将他拖进一个办公室,随后将门反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医生

02

02

陶勇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中午,手术麻药的药劲儿还未散去,整个人晕晕沉沉的,他不知道身在何方,只觉得脑袋像被套了一个坚硬的铁壳,勒得自己头痛欲裂。

等再次清醒,陶勇开始恢复了意识,他发觉自己躺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头上缠满纱布,身体被固定在床上。

透过白色纱布的缝隙,陶勇看到自己的两条手臂被套上坚硬的石膏,身体一动不能动,头顶上方挂着输液吊瓶,药水不紧不慢地滴落。

第三天,陶勇的状况才渐渐好转,妻子强忍悲痛,笑着安慰他:“你知道吗,你都上微博热搜了。”

第六天,陶勇终于感受到了便意,他在一位男护工的搀扶下走向卫生间。那是陶勇受伤后第一次下床,身体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大约30米的距离,护工用了好大力气才勉强扶着他迈出了一小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手伤势相对较轻,已经拆除了石膏,露出一道缝了四十多针、足有十几厘米长的可怕伤痕,但陶勇的左臂依然没有知觉,他开始担心,假如失去了左手,以后该怎样生活?以后还能否给患者做手术?

砍伤陶勇的凶器是一把锋利的大型菜刀,陶勇在就诊室挨了两刀,一刀在后脑部位,另一刀在左臂小臂处,当他逃到楼梯拐角处时,后脖颈又被砍了一刀,左手在下意识挡刀时被横着劈开,右臂也中了一刀。

当从警察口中得知行凶者的姓名时,陶勇当场愣住了,那是他三个月前接诊的一个病人。

那个人天生双眼高度近视,一年前右眼视网膜脱离,之前在别处做过3次手术,眼球已呈萎缩状态,视网膜全部脱离并且僵硬。

陶勇反复告知患者,最好的医治结果也只能保住眼球,保留一点视力。

直到警察离开后很久,陶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手术完成得很成功,完全找不到该名患者伤害自己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03

因为事发过于突然,整个事件的很多细节,陶勇记得不是很清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慢慢理清了头绪。

那个和行凶者奋力扭打的“白色身影”,是坐在陶勇斜对面诊室的杨硕大夫,他听到骚乱声跑出来,正好看到浑身是血的陶勇在楼道里奔跑逃命,便下意识追了过去。

在楼梯拐角处,杨硕听到陶勇发出“从未听过的凄厉惨叫声”,他毫不犹豫冲上去与疯狂砍人的歹徒搏斗。在搏斗过程中,歹徒一刀劈中杨硕的头部左侧,眼镜碎裂在地上,左耳被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

歹徒甩脱杨硕后继续追赶陶勇,杨硕跑去卫生间夺下清洁工手里的拖把又追了出去,但他立刻察觉到拖把没有杀伤力,扭身进了某间诊室抄起一把椅子。

因为失血太多,陶勇身体发软,很快被歹徒追上,这时一名姓赵的快递员挺身而出,他抄起过道上的广告牌与歹徒对峙并劝他冷静,陶勇当时有些意识模糊,后来通过警察的笔录才得知这位见义勇为的快递员的存在。

那位救助陶勇的护士名叫陈伟微,而当时同在诊室的一位志愿者为了喝止行凶者,在陶勇跑出去后,后脑被砍了两刀,另一位坐在诊室门口候诊的病人家属,也在为陶勇阻挡行凶者的时候,手背挨了一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养伤的那段时间里,陶勇把他回忆起的整个事情经过,和对曾经救助自己的每一个人的感激之情,全部写进了《目光》这本书中。

那个行凶的歹徒也出现在了书里,陶勇事后得知他是北京远郊的一个农民,与父母和兄弟姐妹早已断绝来往,生活凄凉困苦,又患有无法根治的眼疾。

在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医过程中,这个人的心态逐渐变得扭曲,他对人生彻底绝望,而陶勇就成了他的陪葬者。

陶勇将给行凶者做的那场手术形容为——如果将视网膜比作两张用胶水黏住一年的卫生纸,那么这场手术便是要将这两张卫生纸分开,且不能损坏两张卫生纸。

行凶者曾自述,他被很多医生拒绝过,但陶勇却怀着“医者父母心”的慈悲心肠给他医治,还特意为他节省医药费,然而行凶者不但在术后到医院进行投诉,最后还对恩人举刀相向,这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04

在疫情期间,陶勇的病房非常安静,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人独处,没有繁忙的工作,没有接不完的电话,《目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不惑之年的陶勇用伤残的手写下了近10万字的人生感悟。

历劫之前的陶勇,人生可以用“开挂”来形容:他28岁从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医学博士的身份毕业;35岁成为主任医师;37岁担任博士生导师。在眼科领域,陶勇是同龄人中绝对的佼佼者。

然而在历劫之后,陶勇左手的肌腱、神经多处被砍断,经过治疗后,尽管保住了手,但再也无法拿起手术刀给患者做手术,甚至连日常生活也无法自理。

陶勇的左手失去了对温度的感知力,他每周都要做复健治疗,将新生的瘢痕去除,相当于当手上的伤口接近痊愈时,再用外力撕开,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曾经灵活的双手

坦白地说,阅读《目光》之前,我曾有过犹豫,担忧字里行间充满戾气,或者是华而不实的“心灵鸡汤”,这两种风格的随笔,都是我欣赏不来的类型。

显然我的担忧是多余的,《目光》第一章中出现的一段话深深触动了我。

陶勇写道:“后来有媒体朋友问我,当时恨不恨他(行凶者),我的回答是,我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

当读到这段话时,我很庆幸自己打开了这本书,由衷地佩服陶医生有勇气说出真实的内心感受。

人生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生活,如果说什么爱恨恩仇一笔勾销,那对于吃五谷杂粮的俗人来说,实在是太虚伪了,而能够坦荡地说出“我可以理解”,这足以证明一个人襟怀磊落。

善良是一种美好而又珍贵的品质,正因此也应该有最起码的底线,如果农夫毫无原则地原谅恩将仇报的毒蛇,那不仅是对正义的亵渎,更是对罪恶的纵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读罢《目光》,我认为这两个字包含三层含义:

1,“目光”是陶勇对自己20年行医生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他曾经以高超的医术和灵巧的双手令许多患者重拾光明。

2,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仍以柔和的目光察事观人,“目光”代表陶勇当下和未来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

3,陶勇在书中写到,不希望自己受伤这件事被太多人关注,而这件事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为那些关注的目光呈现什么样的价值。

《目光》于2020年10月出版后,成为多家媒体和读书平台评选的年度好书,同时也得到了倪萍、白岩松等文化名人的大力推荐。

这是一本不很厚却沉甸甸的书,劫后余生的作者以一颗平常心记录下自己平凡生活的点滴,从形形色色的患者、家人和朋友以及书本里汲取的正能量,他甚至还反思:医治了患者的眼睛,为何却没有医治他的心?

我认为《目光》还应该有个副标题——来自一位医生的生命沉思录。关于善恶、关于生死、关于医患、关于人性、关于信仰,你都能从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并以崭新的目光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