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深圳某中学家委会发动所有班级给老师买礼品”的新闻,把教师节即将来临的主角老师又一次推上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很简单,就是深圳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家委会,为了在教师节里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就发动所有年级家长为老师买礼品,因为班级多时间紧,在规定时间内还有班级代表没同意,就发消息催促处理,然后被家长捅到了网上。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事情老师并不知情,是家委会瞒着老师搞出来的,老师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一出,争议颇大。

支持“送礼”的家长确实存在,他们觉得老师忙活了一年,现在的孩子又不好带,给老师送点礼物表达心意也在情理之中。

但反对“送礼”的家长更多,只是敢怒不敢言,不得不在个别家长的“建议”下随波逐流。很简单,别的孩子都送礼物,就你当刺头不想送,以后传到老师耳朵里,你不怕老师给你家娃小鞋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对于“家委会”,很多家长已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了。这个出发点是联系学校和家长的驾校枢纽,如今已然变味,在个别家委会“领导”的推波助澜下,已然成为逼迫家长捐钱、老师面前邀功的“毒瘤”了——掏钱,一次又一次,老师还根本不知道你;不掏钱,你就是班级刺头,家长们都用异样眼光看你。

中国的学生家长,真是难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委会费尽心思给老师送礼,目的并非为了感恩和感谢,更大程度还是希望老师能特殊照顾一下自家孩子: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送礼人,大家都有七情六欲,真金白银大小礼物放在那里,老师怎么会对你家孩子没印象?

只是,教育部早就对师德问题作了规范和要求,“收礼”问题是被点名整治的恶疾:你送了他没送,你送多了他送少了,这不是摆明了唆使老师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吗?每个家庭条件有别,这不是变相给条件一般的家庭增加负担吗?而如果老师都学会了收礼,那传授的价值观又得如何畸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当然辛苦,但如今的职业谁又轻松呢?传道解惑本就是老师的本分,如果打着辛苦的旗号送礼,未免不能服众:农民工工作更辛苦,但有几个人给他们送礼?还不是没有利用价值?

给老师送束花做个贺卡不行啊?当然可以。不过,据教育行的老师们反馈,最讨厌收到的礼物就是鲜花和贺卡——存之占地,弃之可惜,只有垃圾桶才是归宿。费劲巴拉地往垃圾桶里扔东西,浪费不?

其实,老师的初心就是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才是最好的赞誉。与其绞尽脑汁讨好老师送礼物,还真不如让孩子认真听课、以优异的成绩给老师争气。

当然,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调查,涉事家委会已将集资全额退还给了各位家长——这事儿闹得很尴尬,老师啥都不知道,还背了个“收礼”的黑锅,心里不可能好受。或许人家根本就不打算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教师节即将来临,“给老师送不送礼、送什么礼”估计又是很多家长抓狂的问题。要我说,今年的教育管控力度很大,每一个家长都要做好表率,让孩子衷心地给老师鞠个躬、道声谢、认真学习就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别一天天动歪脑筋。

当然,有些家庭不差钱又想让老师特殊照顾,一定想表现一下,我的建议是:自己偷摸迹儿地送就行了,别撺掇其他家长上战车,并且要往大了送,譬如送套市中心复式房啥的,只要老师敢收,TA一定会把你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