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岛

日久生情的结果,不是一生,就是陌生。

感情里,不难遇见这样的情况:

两个人刚开始只是普通朋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偶尔聊天,变成每天都想联系,从偶尔碰面一起去一个地方,变成未来都希望有对方作陪。

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毋庸置疑,两个人已经逐渐日久生情

如此一来,两个人的关系走向很明了——要么是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在一起,要么是因为一个人先走逐渐变得陌生。

毕竟,曾经有过好感,幻想过在一起,甚至“暧昧”过的人,怎么可能毫无关系还能心平气和的接触。

所以,日久生情的感情,往往只会有两种结局。

想要避免本可以在一起的两个人变陌生时,就该在日久生情时采取行动,而两个人日久生情之前,其实早有“预兆”。

01.

开始习惯对方的存在

《志明与春娇》中,张志明形容自己和余春娇的感情时说:“我和她之间,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发现的时候,已经离不开了。”

说白了,离不开的原因,就是因为习惯。

习惯了凡事都和对方分享,所以总能下意识想起对方;习惯了身边一直有对方,所以无法接受对方不属于自己。

作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就像张志明和余春娇,两个人在街角意外认识,刚开始只是搭伴做一些事。

后来因为相处舒服,总想和对方相处,甚至开始为了和对方相处,制造一些要和对方一起做的事。

再后来,每一件新鲜事,彼此都想分享给对方,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想和对方一同度过。

当两个人从认定对方,能从相处中感受到幸福开始,就证明他们之间有了不同的情愫,这种情愫叫作——爱情。

生活中,那些能够日久生情的情侣也是如此。

不一定是自己在某个时刻突然认定了对方,但一定是逐渐习惯了对方的存在,甚至把另一个人,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于是,总和对方有想说的话,总和对方有想要去的地方,自己的未来计划里总能看到对方的身影,自己无助时只想对方陪伴,还有一些话,只愿意和对方说。

曾经听人说:“习惯一个人后,真的会上瘾。”

本来一个人能做的事,开始觉得没有对方就觉得空落落;本来一个人也能享受的生活,开始觉得没有对方就索然无味。

这种习惯了一个人的感觉,就是喜欢的产生;两个人都习惯有对方的存在时,就是日久生情的开始。

02.

逐渐产生异性间的欣赏

生活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有些异性朋友能在接触中走到一起,但还有一些异性朋友认识多年,既能无话不谈,也能相处舒服,但最终也只是朋友。

其中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都具备日久生情的条件,却无法日久生情?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答案,因为后者有的往往只是朋友间的欣赏,前者之间必定存在的,是对异性才有的欣赏。

好比喜欢一个人上进,有追求,有品位的时候,这只是对朋友间的欣赏,换一个同样的异性,甚至不需要是异性,自己也能喜欢同对方来往。

但正是因为换谁都行,反而限制了两个人之间的发展。

而那些对异性才有的欣赏是不同的,这种欣赏,才会让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变得“与众不同”。

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刚见面的时候,彼此动心的原因,不是因为对方有才华,也不是因为别人对他们评价很高,而是杨绛钱钟书都看中了对方身为男人/女人的魅力。

钱钟书在回忆和杨绛初次见面时写道:“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说简单点,就是在夸杨绛长得好看。

而杨绛回忆起钱钟书时说:“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说简单点,也是在说钱钟书长相不错,符合自己的审美。

能日久生情的两个人,一定需要把对方先当成异性看,而不仅仅觉得对方只是自己的朋友之一。

因为只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能产生异性之间才有的吸引力时,两个人才有产生情愫的可能,否则最终很有可能只是朋友。

03.

《查令街84号》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深知,万事万物持续流变,真爱的东西尤其不可能一直存留,如朝霞、如春花、如爱情...”

爱情并非一旦产生,就永远不会消散的,除非这份爱能够得到回应。

否则,当一个人主动久了,试探多了,等得累了时,再爱的人,都有可能选择放手,因为看不到两个人的结局。

也正是因为如此,倘若两个人真的日久生情,总该有所表示,有所回应,这才是对一段感情的负责。

而能够日久生情的感情,是早有“预兆”的,彼此习惯了对方的存在是其一,对方能够把你当异性看是其二。

若是遇到了那个对的人,别等到机会错过再后悔。

—END—

今日话题:

你更期待日久生情,还是一见钟情?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