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一点红病”,又叫“裂头病”、“头肿病”,是近年来黄颡鱼常见的疾病,从苗种到成鱼都会患病,水温25~28℃发病比较严重,所以,每年6~9月是发病高峰期。

该病一般是“爱德华氏菌”慢性感染造成的,当投放密度大,抢食过程之中的相互拥挤刺伤、机械损伤使体表出现伤口和鱼粪便和排泄物增多,水质较差,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加之活动空间减少,活动力减弱,或者是当池塘水环境突变,例如倒藻或水质恶化如pH值降低、氨氮增多、亚硝酸盐偏高、溶氧低,水体浑浊等都使得爱德华氏菌更易感染寄生。

该病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顶部皮下发红,严重时头骨裂开,在头顶部出现一条狭长的溃烂出血带,这是呈典型的“裂头病”症状,其感染途径是经鼻腔感染嗅觉细胞,再进入大脑,经脑膜感染头骨,形成红色糜烂物或头骨开裂症状。因为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所以一旦发病,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效果都不佳了,所以说最好还是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养殖密度鱼过大,黄颡鱼的投苗密度不断加大,导致投放的鱼类活动空间减少,抢食过程之中的相互拥挤刺伤、机械损伤都可能使体表出现伤口,使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更易感染寄生。

2、池塘残饵、排泄物较多,水体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氨氮、亚硝酸盐高。溶氧低,鱼类对溶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机体的生长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体质及免疫力下降。当外界气候条件突变引发池塘水环境突变如倒藻、水体浑浊等,导致水生动物的应激作用的叠加,疾病更容易爆发。

3、缺乏防病意识,没有定期调节或改善水质和底质,内服预防鱼病。

预防裂头病的预防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几点: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池塘条件,水源等),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池塘养殖密度越高,水质调节与病害的风险就越大。

2、防治“裂头病”时首选氟苯尼考,能突破血脑屏障,还要做好池塘底质与水质的管理。底质和水质的恶化通常会增大养殖鱼类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由于黄颡鱼是底栖鱼类,对底质的变化更为敏感,可以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进行水质调节,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等底改产品进行底质改良。

3、定期做好鱼类的保健工作,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胆汁酸、维生素C等)拌料投喂,增强鱼类的体质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