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秋高气爽,玉露生凉

送走高温酷暑

迎来宜人的收获季节

水汽夜间遇冷

凝成细小水滴

晨光照射下

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故名“白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过后,丹桂飘香

金风四起,草木凝烟

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这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

“秋老虎”也将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节气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5个节气,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 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白露时节,鸿雁开始列队,准备集体南迁。

二候 元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去鸿归,荷衰草枯,秋风萧瑟,白露满山叶飞坠。

三候 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美食的意思。诸鸟感知肃杀之气,纷纷储食备冬,如藏珍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习俗

关于白露的民间习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不同纪念仪式,但这些习俗好多都在渐渐被人们遗忘。

喝白露茶

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叫白露茶,经过春夏,茶叶在秋天熬成了比较浓郁醇厚的味道,既不像春茶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老南京人比较喜欢喝白露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白露米酒

白露酒是湖南郴洲民间特有的传统名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鳗鱼

白露时期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 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诗词

白露过后,秋风吹得人舒畅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和缓的风吹出了一片秋天的颜色

天地秋意始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

【唐】 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和歌辞·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过后

秋意渐浓,秋风渐爽

季节在田野里酝酿着成熟

同时也在枝头凝结着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露过后,天气渐凉

不经意间

露珠就点缀了整个清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暖衫热茶

秋高气爽

又是一个暖晴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