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看到朋友圈、微信群欢天喜地,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又开始了!
翻了翻朋友圈,从2015年9月9日到现在,99公益日也经历了六个年头了,混迹这个圈几年,发现做公益的人,要么特别有钱,要么特别穷,贫穷如我,每年都会参加99公益日,一方面是自己团队申请了一个项目,另一方面是看看别人在做些什么。
从上周开始学习配捐规则、一大早努力筹款、一波又一波,今年也和往年一样外甥打灯——照旧,各种筹款海报和链接早就把我们机构的淹没了。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是99公益日的小红花更红了之后,申请项目的机构出现了医院、学校、企业、XX慈善总会等等,全额拨款或是营利机构都参与进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1:为财为名?全都要!
获得捐款最简单的一个办法,找一个公募基金会,自己就可以申请一个团队为自己打call,为何还需要XX慈善总会代管,然后各个团队再去支取,好像还有管理费。
有些事业单位群里发了二维码让大家捐钱,甚至还有发正式文件要求捐款的,政府都拨款了,好像捐款拔得头筹的单位就会有多大的功劳,有的单位听说会发个奖状。
以捐款多寡为衡量标准来衡量99公益日是否成功,好像有点不对头?
2:拉人&套捐
互联网确实拉近了人与公益之间的距离,然而近几年“流量为王”也影响到了公益捐款,能拉来的人越多也就意味着流量越大,流量越大也就意味着能有的捐款越多,进而配捐来的钱也就越多。
参与99公益日的机构成了“线上地推机构”,工作人员变成了“线上地推员”,每拉来一个人给你捐款,不仅获得配捐,还能成倍获得爱心!这点上像不像便X蜂、瑞X咖啡,拉来一个新人就能给你一些优惠券,有点像拼刀刀,让别人来帮你砍一刀。
说到背后的动机好像是为了套腾讯的配捐,爱心捐款变成了爱心套捐,当然人越多越好。
3:善小为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不要因为善事很小就不去做了,好像公益日的捐款,每个人可能只需要捐10块钱就能做一件善事,结果而言是善小而为。之前有位佛教的师傅和我讲“皆从初心出。”讲的是做事情最初的动因,参与99公益日的初心应当是什么呢?
腾讯99公益日给出的口号是一块做好事,旨在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为社会做些好事,进而能提升提倡一种公益的氛围。可是至今好像看到的是99公益日这段热潮退却了就很少再提公益了,有些募捐的机构没有扎实的项目,没有高尚的理念,没有扩大公益理念推广,目的仅仅是为了配捐的钱。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是说刻意的、带着目的的做好事,即使是好事也不应该奖励。去年捐过一个贫困山区送书的项目,今年才想起来有这么个项目,中间竟没有记得这样一件事,为了彰显自己的爱心而捐款,从未关注这个项目进展的如何,实在是愧对自己的初心。
4:公益始终要落地有声
99公益日这种互联网公益模式确实改变了传统的纸箱捐款的模式,让金钱的流动变得更快、更便捷、更透明(?),但互联网终究只是公益的一种渠道、媒介,其目标不是为了套捐、彰显自己爱心、虚荣,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到一些人,让一些项目能扎实的开展。
互联网的两端仍然是人,互联网的价值是连接,“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互联网如此,捐款亦如此。收款机构收到的应当是责任,需要去反馈;捐款人捐出的应当是信任,需要被反馈,所以99公益日不仅仅是在网上发个捐款、呼吁一下,狂欢之后就结束了,公益很多时候是细水长流、川流不息。
项目终究是要去培育的,立身之本是项目的执行质量,而不是看谁收到的捐款最多、谁闹出的动静最大,回归现实后的捐款才能落地有声。按照最近两年流行的一句话说:潮水退去了,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今日问题:您认为的公益应该是什么样子?
热门跟贴